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课《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官员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并想出“造大秤”和“宰象”的办法。七岁的曹冲则想出了把象赶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处...  相似文献   

2.
《称象》一课(六年制第四册),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曾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1,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肩g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此间一出,学生一下子沉默了陷入紧张的思考,我接着说:…  相似文献   

3.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6年制小学语文第4册《称象》第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等。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  相似文献   

4.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聪明的曹冲知道大象的体重不能直接去称,把称象转化为称石头的重量,他先把大象赶到船上,根据船吃水的深浅,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石头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最后由石头的重量还原为大象的重量.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学生》2014,(11):18-21
正"曹冲称象"的故事,对于同学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一日,有人献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问众百官,如何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众百官纷纷摇头。这时曹操的小儿子、只有五岁的曹冲说:"我有办法。"他让人牵象上船,刻下船的吃水线,然后把象牵下来,在船里装上石头,一直到吃水线和装象时一样为止,接着称石头的重量,最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是因为只有大象与船上的石头一样重时,两次船的吃水线才会一样。  相似文献   

6.
在《称象》一课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意会称象的方法。读完课文,我正在思索要不要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还有没其他称象的方法,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不等我点名,“机灵鬼”徐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曹冲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用跷跷板来称大象,行吗?叫人造一块很大的跷跷板,足够放得下大象,然后把大象赶到木板上,在另一边放石头,等到两边都平衡了,就把大象赶下来,称出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呀,这办法真好!”我脱口赞道,学生也随声附和。正当我们…  相似文献   

7.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多重,可没那么大的秤称。曹冲说:“将象赶到船上,刻下船的‘吃水线’标记,牵出大象,向船中装石头,当船的‘吃水线’的标记与水面重合时,称船上的石头所得结果就是大象重量。”  相似文献   

8.
理解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执教第四册《称象》一刘杳,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曹植用船装石头的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这一难点,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并标画出称象的先后步骤的基础上,运用水槽、小木船、木制小象 (为能体现大象的体重,特意在其身全中间夹着小铁块 )、小石子、秤等实物,让学生根据书中叙述,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感知曹植借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的体重的方法,使抽象转化为形象,不仅帮助学生透彻地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称象》一课 ,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善于观察 ,遇事爱动脑筋 ,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第四段重点讲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曹冲小小年纪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这是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以此为突破口 ,运用迁移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引导自学 ,抓住重点1 出示目标 :①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②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2 学生自学。勾、圈、画、悟。3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10.
张艳  赵克娇 《云南教育》2001,(22):41-42
犤《称象》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有趣故事,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步骤。张艳老师一开始就抓住该重点段进行教学。犦师:曹冲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讲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生:(默读后)这段共有五句话。第二、三、四句讲曹冲称象的办法。犤评析:根据课文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11.
张新 《考试周刊》2009,(46):82-83
中国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年仅六岁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让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等重,通过一次次称石头的重量.从而解决了困扰当时很多有学问的成年人的难题。他的聪明在于将“大”转化成“小”,将无法称的“夫象”转化成可以称的“石头”。由此可见,转化的思想就蕴藏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曹冲七岁时动脑筋想办法,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第一节交代:人家送给曹操一头象,他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七岁”,说明曹冲年幼,在年幼时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一同去”,说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八法阚雄全(四川成都双流县中和镇小学)一、段意合成法。就是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饲养员赵大叔》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讲赵大叔对牲口说话,第二段讲赵大叔给牲口起名字,第三段讲赵大叔精心饲养“金皇后”,第四段讲赵大...  相似文献   

15.
《称象》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的时候很巧妙地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教学此文,既要让学生了解官员们有哪些称象的办法,又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还要让学生掌握9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揭题:(出示大象图片),谁能说说这头大象的形状?(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要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称象)2.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问题?(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象?称象结果怎样?)3.学生初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4.初知课文内容: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分清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备课札记肥东县实验小学王国兴,应毓生第四册《称象》(五年制第回0课)(六年制第8课)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三种称象方法之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认识_匕得到升华:曹冲用大船称象的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你从"大树"与"木船","一块块肉"与"一块块...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上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知识内容丰富,地理现象复杂多变,相关的理论知识较多,是学习后面章节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共分五节和序言部分,序言从感性入手讲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二、三节分别讲解了气候组成要素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基础知识;第四节讲世界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20.
在&;lt;称象&;gt;一课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意会称象的方法。读完课文,我正在思索要不要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还有没其他称象的方法,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不等我点名,“机灵鬼”徐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曹冲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用跷跷板来称大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