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诚信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文明的一项基本要求.社会诚信由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诚信是基石,在政府诚信失范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诚信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的一项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因素,政府失信问题不断发生,不但影响政府形象,而且降低了政府公信力。研究政府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是要追溯政府诚信的理论渊源,不是要论述政府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亦不是要构建政府诚信建设,而是要探究主要历史时期政府诚信的基本形态,以此为线索来寻求政府诚信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社会诚信缺失也日益突出,构建诚信体系势在必行。政府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政府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积极构建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邯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社会上又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问题,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基本社会背景。经济成本、法律约束以及评价体制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诚信建设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教育,沟通他律与自律,最终夯实和谐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和灵魂。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严重失范,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诚信的局限性、法律和经济制度的缺位和滞后及政府行为失范等原因造成的。诚信失范问题必须通过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确立诚信的标尺和平台,建立信用体系和诚信制度,以及重树政府诚信形象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冯诗雪 《孩子天地》2017,(5):292-293
本文从讨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现状入手,对我国转型期诚信建设方面凸显出的问题进行剖析,重点找出我国诚信缺失造成的影响并总结诚信社会构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它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成。因此,诚信问题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伦理中,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政府信用问题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立政府诚信不但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就建立政府诚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基层行政部门的诚信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核心部分,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构建基层行政部门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关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政治课题.从当前看,基层政府的少数部门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决策不科学、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和倾向,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强化基层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坚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务员承诺制度、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及强化法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和谐需要诚信,诚信推进和谐.只有在全社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诚信建设需要从个人诚信建设、企业诚信建设、政府诚信建设、构筑资信平台等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诚信政府之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实表明:政府诚信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利益和秩序的平衡,是各种价值之间取舍的基础和核心。文章通过对中西诚信的对比分析,结合政府的特殊地位,探讨了政府诚信的价值所在。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由诚信的政府来引导,通过内生与外引,引导出中国社会法治的火花,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政策和经济双重目标和效果。应当在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强化监督以及加强宣传等方面,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3.
贸易摩擦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普遍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经济转轨中的结构性缺陷等因素导致中美贸易摩擦,"轮胎特保案"是其例证。应对贸易摩擦,政府应在健全适应WTO规则的相关法律规制、建立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行业协会建设、健全国内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契约文化中蕴含的平等、独立、自由、人权、诚信等一系列人文精神,正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构建法治政府的实践中,应当融入契约理念,使之成为政府官员和民众的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和民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法治政府的建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法治语境下,由"法制"向"法治"过渡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国法治语境中由"法制"向"法治"的过渡还面临困难,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法制"向"法治"的过渡,以推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高校法律关系的定位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根本性问题。政府与高校在评估中处于什么地位、应扮演什么角色、承载哪些责任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归结为两者的法律关系定位。而从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践看,政府与高校的法律关系出现了偏差和错位: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和责任主体的错位,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在评估中的法律关系,积极转变评估的模式,变政府主导型为社会主导型,实现政府与高校法律关系的归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对其他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职能。我国检察机关的权力内容与国家地位和西方检察机关不同,但法律监督权的单独设置也体现了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这在我国具体的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当前,在我国权力监督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应当发挥检察机关对公权力的法律监督,尤其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以保证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土耳其的一个严重而持久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长期的措施来促进廉洁,预防和惩治腐败.建立廉洁政府的主要支柱为议会与政党、检查委员会及立法保障,其主要挑战是对廉洁政府、腐败因果论缺乏理解及来自司法系统、官僚机构及欧盟疲劳现象的挑战.建立廉洁政府需要:政府有可靠的承诺;反腐政策要一致、连贯;加强国内外反腐协作;强化反腐制度保障;抓重点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支撑这一常态现象,国家应加大政府投资的立法力度,完善农村建设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制度和以项目管理为重点的微观管理制度,建立起由法律、法规和规章组成的完备法律体系,确保农村建设政府投资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清末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逐渐由政企合一模式向政企分离模式转变,但政府并未彻底放弃以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做法,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具有很大惯性,使清政府总是试图依靠政治权力直接约束资本主义企业,封建专制政治体制阻碍了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