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一语道破了教育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学校管理要通过创新实现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在创新中实现学校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体,学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寻求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和育人模式。全国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100多所中小学校从不同层面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为了对学校教育创新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刊特邀裴娣娜教授及五位博士研究生,从学校教育创新的制度管理系统、资源支持系统和评价系统等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校制度重建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缺乏对学校教育体制的认真和严肃的反思。教育改革推进困难的症结在学校,根源在体制。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重建,其中包括学校外部的和学校内部的改革。重建的方向是:以校为本的学校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面对我国“千校一面”造成的教育实践经验的贫乏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校教育功能的异化与退化,可能的求解之道是:学校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制度,充分尊重不同阶段学校的独立性,脱离行政的控制与干预,脱离应试主义的藩篱,使学校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起点上来。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关注学校,尊重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独立的教育价值,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恢复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还学校以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不竭的源泉。而创新能力和水平,又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创新教育将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深化和完善创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玲  陈建忠 《农村教育》2002,(6):28-29,2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着力以教育创新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创新的激情得到了释放.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学校创新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必须以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肩负着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特殊使命,一所学校内部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使教师的积极性保持长期的活力,那就需要去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培养教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和用人机制,客观公正地处理发生在教师中的各类事情,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创新教育要构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群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施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实验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改建实验室、管理好实验室、提高探究性实验开出率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创新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管理创新是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它的产生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呼唤,也是对社会经济转型要求的回应。其实质是对办学资源的拓宽、提升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只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振兴民族、振兴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担负起为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那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如何提高素质,加强自身的建设呢?在提高教师水平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发展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作为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体育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手段, 也是最终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实现这一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教育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管理创新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发展,管理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后教育改革所要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并着力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经过四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践,深深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要树立特色办学、学生成才、教学创新和经营学校四种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主题。在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新课改理念的发展和推进以来,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应该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加强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强化意识创新和学习意识完善,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对人的一种管理,学校要想将管理工作有效发展和落实,就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提升学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创新之处,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必要性,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管理:现代学校管理的新趋向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综观学校管理的发展历史,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需要管理的创新为前提。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学校管理何去何从,如何创新发展,是困扰着当前中小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难题。管理创新意味着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是对旧有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管理实践也表明,没有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只有倡导和具备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这一句话很让人受启迪。因此,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而又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任双喜 《甘肃教育》2009,(23):14-1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是这一方面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这“六大解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革是针对落后的教育状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变革,使其获得预期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意味着要不同程度地改变学校教育原有的状况,除弊扬利,除旧立新。面对改革,一些人必须放弃自己原有的观念、行为方式,适应新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改革势必要遇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纷纷出现,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出现一派繁花似锦的局面。特别是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方针和政策、教育目标和任务等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创生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发展西南民族学校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西南地区民族人口素质、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且关系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在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