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春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气象就会焕然一新。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胜利的曙光就会出现。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以往过于强调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成了写的附庸,读只为写服务,读失去了独立的目标。以写促读,就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相统一为目标,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活动助学生理解文意,提高思维水平。下面是用这种方法教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语言明白晓畅,寓意深刻富有启发性,教学目标一般确定为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的人生哲理。运用以写促读法教学此文可作如下设计:1郾学生听…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一、通过默读,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的梗概。二、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三、紧扣人物心理状态的解析,通过探究式学习程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程序:探究性质疑———借助资料信息,合作释疑———得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教学过程:师: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群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还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的进攻,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7— 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指出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寓于表现力的语言。”《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一篇精读课 ,是实施课程标准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 ,也同课文中的第一步一样至关重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是这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本文的故…  相似文献   

8.
〔教法探讨〕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明白单元教学的教学重点及要求。这个单元的课文探讨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面对刚迈进中学大门的十几岁的初一学生,怎样引导他们与课文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而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呢?课堂上,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落实并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感悟生活呢?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要迈好这第一步,就是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学法,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配图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呢?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应该消极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化大困难为小困难就能解决. 师:很好!同学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看一看“我”面对困难时父亲是如何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走一步,再走一步》被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从整个单元教学来看,这篇课文承接了第一篇课文,因为在《山的那边》讲得是人生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历经千辛  相似文献   

11.
林妮娜 《师道》2024,(1):45-47
<正>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悬崖上的一课》中写道:“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也是我第一次在全区做公开展示的一节中小衔接的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也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但文章有几处文字硬伤,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莫顿&;#183;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如下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篇题目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一开始,这个新奇的题目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孩子爬悬崖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出世以来,一直有病,但是“我”不想因为不敢爬悬崖而被伙伴们说成胆小鬼。所以,“我”和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的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文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单元为主题,重构文本解读思路,带领学生一起体验一场精神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教学技能比赛,指定赛课课文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授课时间为1个课时。  相似文献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写作特色在于“以事传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写作特色采用由文到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学得文章的写“事”方法,又能得到人生成长的“理”。本课的教学视角可以从以目标预设的具体性追求教学效益的实然性、以学习任务的关联性体现文本解读的独特性、以学习支架的支持性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性三个角度切入,尝试将文本特点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实现高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经历的一篇故事性散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本文以其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中父亲和母亲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窥视家庭教育在孩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游记类教学,很多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赏析""品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主要教学手段。但很多课堂"赏、品"过之,而"析"字落而不实,学生的感悟仅停留在"感","悟"的层面还没有真正进入,比如就算让学生画"游记思维导图",基本上还是"旅游路线图"。以下,就《壶口瀑布》(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笔者的教学实录,例谈游记类如何在"家常"教学的基础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好的短篇小说学习方法是可持续的,能为学生学习其他短篇小说做好铺垫。借助以下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可持续的:通过多角度复述故事,考察学生对短篇小说的初步感知水平;通过探究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课文主题的讨论,感悟宝贵的人生经验;通过读写结合,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