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已知1.2 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11.1 kJ量,继续燃烧又放出28.3kJ热量.则碳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相似文献   

2.
一、一种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Cl2(g)=2HCl(g);△H=-184.6kJ/mol.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如下几点:1.需把反应热△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分号隔开.△H<0或△H为“-”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或△H为“ ”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需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s表示,液态用1表示,气态g用表示.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反应热单位一直用“kJ”,而现行新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三册(人教社2003版,下称新版教科书)中却改为“kJ/mol”,当然同样要求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H要与之相对应。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人们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旧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是这样表示的:C(固)+O_2(气)=CO_2(气)+393.5 kJ上式表示在101 kPa 和25℃的条件下,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氧气反应生成1 mol CO_2气体时放出393.5 kJ 的热量。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写法直观,  相似文献   

4.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高考化学中对反应热考查的主要方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盖斯定律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教材“反应热”有下列几个主要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定义为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完全燃烧的含义是使其燃烧产物为CO_2(气)、H_2O(液)、N_2(气)、SO_2(气)。分析方程式(1):1摩尔C(固)完全燃烧生成产物CO_2(气),同时放出94千卡热量。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主要有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或给出已知条件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比较不同状态时热量的大小、反应热的计算等.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题1 (2003年全国高考)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1/2O2(g)  相似文献   

8.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它能使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更加广泛,既表示了物质的变化,又表示了能量的变化,与旧教材书写格式相比,不同的地方是在书写时使用了“分号”,用△H表示反应热,放热用“-”,吸热用“ ”,单位是kJ/mol,反应热△H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bkJ/mol)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akJ/mol)之差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9.
1.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1);△H=-1560.8 kJ·mol-1 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D.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540 kJ·mol-1  相似文献   

10.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其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高考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相关计算均为热点,也常常是学生们的易错点.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及简单计算.3.使学生认识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4.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教学方法利用投影仪进行自学、讨论、练习、点拨、归纳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万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引言]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等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的,而氧气跟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等化学反应是吸收热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化学反应都…  相似文献   

12.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是kJ/mol,并规定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相似文献   

13.
盛国定  韩颖 《教学月刊》2003,(10):32-33
在化学反应中 ,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来“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1]《高中化学第三册 (试验修订本·选修 )》教材中采用了1977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物理化学分会推荐的单位表示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与1995年以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相比 ,新教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吸放热的“ +”“ -”符号规定以及ΔH的量纲 (kJ·mol -1)表示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旧教材中表示为 :2H2(气 ) +O2(气 )=2H2O(气 ) +483.6kJ在新教材中表示为 :2…  相似文献   

14.
一、△H的"+"和"-"号运用 例1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在101kPa和298K条件下,加热250g胆矾,完全失去结晶水共吸收Q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__.  相似文献   

15.
一、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1.反应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属于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为kJ/mol.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教材中的篇幅较少,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成为高考试卷中必考的题型.本人从2005年高考试题中选择三道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试题作一解析.题1 (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29题)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 的单质磷(P)在3.2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kJ·mol-1, 则1 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  相似文献   

17.
一、考点复习 (一)反应热 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当ΔH为负值是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是吸热反应.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相似文献   

18.
一、考查对有关反应热概念的理解1.考点归纳. ①反应热的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一般是“kJ/mol”. ②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反应热△H的研究对象是反应体系,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1.D提示:稀醋酸电离出H+要吸收热量,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2.C提示:A项中生成的CO不是稳定的氧化物;B项中生成物应为S02;D项中也是生成的CO,为不稳定的氧化物。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参加燃烧的反应物计量数必须为1。  相似文献   

20.
特别提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根据化学键断裂吸热形成放热计算反应的△H这些都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