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物理模型解题,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人们常把习题和熟知的模型进行比较,看能否应用模型解题,或创造条件应用模型解题. 一、寻找与模型相同的特点应用模型有些习题.加速度不等于g,且大小方向不变,和竖直上抛运动类似,质点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减速阶段和加速阶段的特点与竖直上抛运动中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一样具有对  相似文献   

2.
力的概念和受力分析,是质点动力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同样,力矩的概念和刚体所受的力及所受力矩的分析,是刚体动力学中的关键问题。 如图一所示,质点沿ox轴作直线运动,在考虑动力学问题时,如果仅限于研究作  相似文献   

3.
王芳 《物理之友》2020,(4):47-49
从学生做的两个速度关联的形似错题出发,根据刚体、轻绳(杆)不能形变和储存能量的特点,从系统内部机械能传递的角度,总结出速度关联问题的本质特征是刚体(质点)沿弹力方向上的分速度必须相等。根据弹力的类型将速度关联问题归纳为轻绳连接、轻杆连接和直接接触三类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学生在两个形似题上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给出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4.
1双匀变速直线运动组合模型1)模型建构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加速度突然反向,其大小变为a2,质点继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经过同样的一段时间,质点恰好返回至出发点,试分析2个加速度a1、a2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固连于细杆一端的小球平衡条件,比较了小球的质点模型与刚体模型相应的受力状态,应用杆的弯曲弹性模型解释杆与球间的力矩作用,由此说明采用恰当的模型对解决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1.坐在匀速行驶着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这位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树木. B.地面. C.迎面驶来的列车. D.乘客乘坐的列车. 2.关于质点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成质点. C.在任何情况下,地球都不可以看作质点. D.凡是做平动的物体都能看作质点. 3.如图l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沿同一条直线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则以下判断中,哪个是正确的:( ) A.两质点不是同时开始运动. B.两质点一定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C.两质点都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学中,为了深入研究问题,必须建立许多物理模型,将问题简化、明晰,如质点、点电荷、刚体、理想气体等。在物理习题中常出现轻绳、轻杆、轻弹簧等轻质物体的模型,即忽略这些物体的质量,认定它们的质量为零。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必须以这些物体为研究对象,才能解决问题。请看下面两个例证。【例1】(2011年江苏高考题)如图1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  相似文献   

8.
从运动现象上阐述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匀速转动状态;从动力学的角度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对于刚体转动力矩为零).依据实际场景将平衡分为“固定型”平衡、动态平衡和临界状态的平衡三种.  相似文献   

9.
学生刚进入高中,普遍反映力学难学。本文就学习力学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谈一点看法。 一、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力学知识容量大与学生知识结构残缺的矛盾 例如:力学中“直线运动”这一章涉及的物理量有: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速度(又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瞬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等;这一章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用公式表示就有: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刚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是把刚体看成不变的质点组(即各质点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质点组),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刚体转动的特点,应用质点运动所遵循的牛顿定律得到了刚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转动定理。转动定理是刚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刚体力学中的其他几个常用的定理(即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都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关系和条件推导出来。这些定理是解决刚体力学问题的原则,但是要正确运用它们,则必须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成立条件。本文通过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11.
质心运动定理告诉我们:质点组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总是等于质点组所受一切外力的矢量和,即:∑Fi=mac.当质点组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尽管其内力发生的相互作用使各物体运动状态不同,但系统的质心应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相似文献   

12.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学习物理学其他部分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复习时要求掌握如下内容:一、如何描写运动.描写质点的运动或刚体平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位置矢量(坐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方程是描写物体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对于直线运动,可以写为x=f(t);平面运动可写为x=f(x),y=f(t)。描写则体定轴转动的基本物理量是: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转动的运动方程是描写刚体的角坐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θ=f(t)。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总结出与描述质点直线运动的物理量相对应的8个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在这8个基本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推出所有其他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相应公式。首先从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出发,自然地建立起质点对点的角动量的概念后,再给出质点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原点的角动量的一般定义,导出有关定律。这样做既节省学时,又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为普通物理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刚体力学中,把刚体视作不变质点组,应用质点及质点组力学定理和定律,可以得到刚体运动的规律。在一些问题中,定轴转动系统中的质点是可以运动的质点。在这些问题中若忽视了刚体运动规律成立于不变质点组的前提,盲目应用刚体运动规律,就将得到错误结论。笔者在力学教学的过程中,曾遇到如下问题,现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第三讲疑难例题导读   本讲各节的要求在考纲中已经讲明白,现对书中部分例题作一些补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 133页例 1平均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与末速的平均值。  133页例 2对速度时间图 3— 1的认识:甲质点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1m/s2;乙质点在 0~ 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m/s2(a2>a1), 2s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v=v1=4m/s。由于 a2>a1,出发后 0~ t2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 t2时 (图中 B点 )甲、乙的速度相等, t2…  相似文献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高中《物理》(甲种本)中没有把匀加速运动跟匀减速运动分开来处理,统一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该书第二章的文字叙述,例题与习题中都注意了这个问题,只在极个别习题〔如第96页习题(3)、(4)〕中出现了匀加速与匀减速的字样。高中《物理》(乙种本)第59页中指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种:一种是匀加速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地增加,V_t>V_0,a为正值,表示加  相似文献   

17.
质点的直线运动是一维问题;质点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其轨道在一个平面内,因而是一个二维问题;质点沿螺旋线运动,其轨道不在一个平面内,因而是一个三维问题。另外,我们还会遇到问题中的物理量不在一平面内的情况。这些,  相似文献   

18.
问题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质点P作匀速直线运动,当t=0时点P在点(4,8)处;当t=5时点P在点(16,17)处.质点Q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0时点Q在(4,3)处;当t=2时点Q在点(12,9)处;当t=5时点Q在点(36,27)处.问:点P与点Q是否会碰撞?如会碰撞,它们在何处碰撞?如不会碰撞,它们何时距离最小?这个最小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必修课物理教材中,讲述了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s/t,并且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v_0+v_t)/2(其中v_0和v_t分别是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掌握到会运用这两个式子直接求出有关物理量,很少会灵活运用平均速度这个工具,下面列举3例。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关于质点运动的模型主要研究了五种,即: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一般情况下,具体物体的运动过程总是简化为这五种模型进行分析.但还有一种变加速直线运动在学习过程也是常出现的,而且由于概念不清,学生常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分析、求解.这就是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不断变大(或变小),最后是匀速运动(或静止)的情形.例如,降落伞和雨滴的下降,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导体棒的运动等,这种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