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硕士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承担着为企业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使命。因此,社会服务质量是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政府层面,逐步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保障机制,培育和规范教育监督和评估的市场化环境,逐步完善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专家咨询机制。在用人单位层面,深化全面合作、参与、共建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单位层面,要加强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从区域层面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由此最终形成集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为一体的有机合作培养体系,以回归工程硕士教育初衷,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建构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 其探索性、分散性、专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要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文着眼于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与特色,运用内控机制的理论及方法,阐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并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控机制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立足于三个创新推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即:创新学习评估模式,强化主观评估,解决评价研究生实践课程学习的问题;由政策法律和经济机制多个层面推动实习模式创新,从机制上解决实习难问题;构建面向课题的校企合作指导创新模式,解决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指导的问题,使专业学位教育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立足于三个创新推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即:创新学习评估模式,强化主观评估,解决评价研究生实践课程学习的问题;由政策法律和经济机制多个层面推动实习模式创新,从机制上解决实习难问题;构建面向课题的校企合作指导创新模式,解决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指导的问题,使专业学位教育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工程硕士教育与设备监理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是工程硕士教育与国内职业资格认证的首次合作,对于拓宽工程硕士培养类型,有针对性地加强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有效弥补设备监理人员队伍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设备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确保重大工程项目质量意义重大。二者的成功合作将为深入推进工程硕士与国内其它职业资格认证的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现行校企合作教育在保障机制、合作观念、组织运作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政府层面须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促进保障机制,在学校层面须建立校企合作的主动适应与调节机制,在企业层面须建立校企合作的内在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工程实践和工程职业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作为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创新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培养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培养过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主线聚焦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从构建层面、条件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衔接层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教育是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保证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完善政策机制出发,建立健全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机制和工程硕士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研究可行对策,切实提高军队工程硕士培养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培养信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论文结合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实践,分析了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工程硕士的层次、岗位、行业特征的三维专业定位方法,构建了校企合作指导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组织结构,针对性地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措施.通过国内外物流工程人才的专业定位实例,说明了物流工程专业三维定位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具体的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依托科研项目的校企合作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服务是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应以该取向为基础.本文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工程硕士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同时,还从政府和培养单位层面,提出将社会服务质量作为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建设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从当前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现状来看,在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成了当前工程说是教育的重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文章从当前工程硕士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工程硕士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企业与高校的共同需要张炼北京高教研究所从近年来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看,高层次(如工程硕士)的产学合作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并已形成相当规模,许多高校将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看成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并通过这种新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知识经济时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SWOT分析结果,针对工程硕士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是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所创造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按照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本文探讨了工程硕士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程硕士是我国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工程硕士阶段的学习填补了应用型科技人才知识体系的鸿沟,已经成为连接本科教育与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纽带。以沈阳工业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成绩考核等方面强化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一些经验,论证我国培养此类学生的重要性,并得出实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工程硕士属于应用型硕士,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结合湖南工业大学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经验,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大环节探讨了过程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企业深度参与,与高校共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