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文明孕育着内涵各异的发展观 ,而发展观的革命性转变则意味着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文明形态的更替。传统发展观曾经拥有的辉煌充分表征了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凯旋 ,而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则体现着人类在饱尝了工业文明种种负面效应的涩果后 ,对其自觉而全面的反省 ,对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形态的呼唤。因此可以认为 ,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对而立的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之一种传统发展观 ,而是整个现代工业及其意识形态和它们塑造的生存方式 ,传统发展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 ,探讨可持续发展观之缘起实质上就是考察人类…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发展观、科技观,用科学发展观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以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摒弃了单纬度的发展观,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跨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发展与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观照下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的视角探求了全面发展的真谛。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全面发展现,认为社会发展依赖并促进了社会分工。现代社会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以此来观照通识教育,不难发现,通识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有很多暗舍之处。我国高等学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观照下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的视角探求了全面发展的真谛。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全面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依赖并促进了社会分工,现代社会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以此来观照通识教育,不难发现,通识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有很多暗合之处。我国高等学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是正确的、合理的发展观,它在真的基础上实现了善,在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发展终极价值的关怀,展示了现代人对人类发展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是社会全面协调、有序发展观的根本性变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使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迄今,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突出时代精神,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客观要求。1.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扬弃了传统发展观的功利性和狭隘性,从长远眼光和整体观念看待发展,是遏制全球生态恶化、优化人类生存方式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思想素质。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长远、整体、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发展。尤其是成人学生,要帮助他们以长远眼光看待进修和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认为进行学…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深化和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根据,经历了一个由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演进过程,即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党的发展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具有坚实的哲学底蕴,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我党发展观的基石;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我党发展观的主线;以人为本,是我党发展观演进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既有自己的特殊性,又要遵循人类总体现代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观到新发展观的不断渐进深化的发展过程。与此相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