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丑”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第一,“丑”可彰显真实,张扬生命自由的本质;第二,“丑”可启善;第三;“丑”令世界精彩纷呈,绚烂多姿。  相似文献   

2.
<消法>具有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王海现象"是一种同欺诈和假货斗争的符合<消法>价值的行为,因而应当受到法律保护,适用<消法>第49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庄子认为"美"与"丑"是通过比较而显现出来,"美"与"丑"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于审美主体,"美"与"丑"是以相互转化;相对主义的是非观和虚无主义的美丑观是《庄子》中"畸人"形象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地位显赫;在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研究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的美学价值",是一个弥足重要且独具中国特色、徽州特色的文化课题,具有"四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告丑主要体现为内容上的丑恶和丑谬,广告丑是现实生活中恶和伪在广告中的延伸.丑广告因形式上经过特殊组织,可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丑广告审美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在消费社会,丑可能失去批判和反思现实功能,沦落为自在的丑.因此丑广告需要悲或喜来引导.  相似文献   

6.
从存在现状、理论渊源、教育视域和实践层面来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强调"价值中立"原则,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导向.辩证地加以分析和认识,"价值中立"原则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它更适合被定位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价值"的把握,应该提倡"小中立,大导向"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首先把事实与价值加以区分,提出了著名的"是--应该"问题.这个问题对他以后的道德哲学以至当代西方伦理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儿童教育伦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影响,产生了"是"与"应该"的分离,从而引起人们对"教育追求德性"的意义性质疑.实际上,在教育伦理中,"是"与"应该"是可通约的,追求德性是儿童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充分观察、深入研究、语值探求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对"是否是"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以探讨"是否是"的规范问题.文章指出:"是否是"的用法不是个别现象;"是否是"的使用有其内在的规律;"是否是"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与"是否"、"是不是"相比,"是否是"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对"是否是"的用法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1960年代,"中间人物"论观点的提出,旨在希望创造一种更新颖的人物类型.在"英雄人物"为中心的革命文艺观念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间人物"本有可能成为"英雄人物"的配角.然而,"中间人物"自身的矛盾个性和某些喜剧特征 ,使之被认为是一种消极力量.这便使"中间人物"对"英雄人物"构成了一定的美学"威胁".因此,在当时,"中间人物"论被"颠覆"的命运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0.
谭静 《文教资料》2008,(30):129-131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真正的"生活基地".从生命哲学的视野来看,"体验"在语文课程中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之一."体验"在语文课程中既有工具性价值,也有目的性价值.两种价值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培养具有主体性、良好个性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为旨归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2.
电影和文学有一种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审美属性。但是,在第六代导演那里,从黯淡的色彩、边缘的小人物、无言的结局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审美属性被置换成了"审丑属性",以丑为美成为第六代导演独特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3.
雨果的美丑对衬是其《巴黎圣母院》获得成功的法宝,他借助此种形式的使用,一方面突破了古典主义对浪漫主义的围攻,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彻底摆脱了出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自己所倡导的艺术形式常变的构想。同时,《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衬形式的成功使用,缘于雨果作为诗人对诗歌复沓重叠形式魅力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转用,它巧妙地创立了球体空间网状对衬内叙事的形式,强化了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之丑主要是从形貌之丑和性格之丑来塑造的,他的形象之丑通过以丑衬美、化丑为美、化丑为喜、化丑为悲四个途径而转换成了一种艺术美。猪八戒形象之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他的形象之丑是一种否定性的美学评价,表现的是人的感性生命的解放,同时又拓展了审美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美育的实质是对于生命的自觉意识的培育,审美能力的培育,实际上就是对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能力的培育。审美能力的动力因素是审美期待,审美所使用的方法因素是普通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审美期待的生成不但在于审美,而且还在于审丑。培育审丑审美能力的途径不仅要通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而且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归根结底,是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学范畴之一 ,它不是事物自然的形态 ,而是被主流文化所边缘化了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其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历来又被主流文化所抹杀。老庄思想中有关丑的美学内涵是对儒家正统美学观念所进行的一次失败了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殊,故此,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的审美注意力往往只是聚集于美的事物,而丑的“魔力‘则常因美的光辉而显得暗淡无光。事实上,丑的审美价值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其理在于,首先,美与丑是万事万物的矛盾统一体,失去了对方例失去了自我,艺术表现美,而丑是不可或缺的,其次,美和丑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还慢互相、相互渗 的,丑中蕴涵着向美转化的因子。第三,真善美的获得,离不开丑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中化丑为美的秘密在于对丑的对象的生动逼真的“摹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认为滑稽是丑的一个分支,喜剧是对丑的“摹仿”。事实上丑与滑稽有所不同,喜剧是对滑稽的摹仿,不是对丑的摹仿。  相似文献   

19.
庄子将"丑"分为"形式丑"和"内容丑",前者是一种非恶之丑,后者则是包含着"恶"因素在内的恶之丑。这一区分体现出庄子作为先秦思想家感性心理的成熟和无惧于命运变幻莫测的勇气,也为人类剥离"丑"与"恶"这一思想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伴随着庄子区分"丑"与"恶"的成熟心理机制的是一颗趋善向美、审丑去恶的知耻之心,只有知耻方能严肃的审视丑而鞭挞恶,才会更好的审丑而非嗜丑,才不会以丑为美,以恶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