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笑然 《大观周刊》2012,(27):46-47
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是当今世界一种通用的侦查原则,当今社会,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增加、犯罪更加隐蔽、高科技手段在犯罪中使用越来越多。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设专节规定这一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与秘密侦查进行立法,是侦查制度构建的重大突破。秘密侦查具有隐秘性,不能等同于技术侦查。对待秘密侦查,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曾强其实践中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曾令德 《大观周刊》2013,(4):40-42,20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现象层出不穷,毒品犯罪已经开始向虚拟世界渗透。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互联网涉毒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种新型的犯罪手段给缉毒执法机关的侦查带来极大的困难。摸清互联网涉毒犯罪的规律是侦破案件的关键。针对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现状;总结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特点。分析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原因,提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侦查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3.
纪承昕 《大观周刊》2012,(50):57-57
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容易遭到来自于国家权力的侵害,新刑诉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写入总则,并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和具体规定。保证其贯彻落实.新刑诉法实施后,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如何做到既能惩治犯罪又能尊重和保障人权,其基础和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侦查阶段的程序公正。随着查办职务犯罪实践的不断发展及法律的不断修订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中人权保障得以不断加强。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借此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建议和设想,希望为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赵园 《大观周刊》2011,(14):129-129,60
涉税犯罪即危害税收征管罪,主要是指税务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达到刑法规定幅度的,就由违法变成了犯罪,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涉税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危害国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当前涉税犯罪仍然处于高发态势,偷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制售假发票犯罪形势严峻,打击涉税犯罪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本文就信息不对称理论角度出发,探析新时期涉税犯罪侦查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刑诉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权力,却在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批准程序和执行主体等方面没有具体明确规定,本文主要从刑诉法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入手,试图探究技术侦查在查办贪污贿赂案件中如何运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永亮 《今传媒》2010,18(10):26-27
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失业人口较多、贫富差距悬殊、价值观念失范、社会管理存在漏洞等都是团伙犯罪的诱因。团伙犯罪具有行动隐蔽化、纠结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的特点。对于控制团伙犯罪应实施前置性侦查,即对"多人犯罪主体"实施"由人到案"的工作方式,突出"以侦查促防范"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8.
侦查讯问对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有着其他侦查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弄清犯罪情节;另一方面,侦查讯问可以听取犯罪嫌疑人的申辩,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讯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侦查人员应及时调整讯问谋略,提高审讯突破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媒介对侦查活动效率的提高、侦查执法规范的理性监督以及刑事案件的预警防范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研究侦查人员的媒介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侦媒关系对立的原因,完善对策,是侦媒关系走向契合的重要路径. 当前侦查人员面对媒介表现对立的原因 1.一些媒体报道的失范导致侦查人员的心理排斥.个别媒体对公安侦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放大报道,不少涉警新闻有虚假性,导致了对侦查工作的错误引导,浪费了侦查资源,贻误了侦查时机;一些媒体的详细报道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信息,为其毁灭罪证、案后逃逸提供了信息支持,增加了犯罪侦查的难度和侦查的资源投入;一些媒体针对某些刑事案件进行密集性和倾向性报道,增加了侦查压力,干扰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议》把贪污贿赂犯罪集中规定在职制篇,也散见于其他各篇,对贪污贿赂犯罪作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立法技术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当今之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犯罪数量逐年攀升,犯罪的智能化、集团化、跨地域性(甚至跨国性)日趋明显。然而,长久以来,我国侦查机关的整体侦查能力却没有大的提高,相反,原来行之有效的侦查手段由于与保障人权的理念不符而渐渐为立法  相似文献   

12.
周朋飞 《大观周刊》2012,(46):96-96
计算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有诸多特征,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与范畴也不甚明了。在研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之前,界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范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犯罪学与刑法学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视角入手,探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3.
<唐律疏议>把贪污贿赂犯罪集中规定在职制篇,也散见于其他各篇,对贪污贿赂犯罪作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立法技术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刑事犯罪诉讼档案,是指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犯罪档案。这里指的刑事犯罪诉讼档案,不包括公安机关受理的普通治安案件,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案件,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中的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5,(10):69-69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8月23日,浙江省检察院正式出台并实施《关于新闻媒体单位移送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和奖励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在移送的职务犯罪线索经过侦查属实、犯罪人员有罪判决生效后,将给予提供线索的新闻单位和个人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奖励。  相似文献   

16.
赵锦海 《大观周刊》2011,(42):27-28
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相关证据,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正面审问的一种常规性侦查措施 。办案人员进行侦查讯问的目的是通过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直接的“言语问答”,从而查清案件基本事实、厘清犯罪线索脉络,同时也可以以此扩大侦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历时半年的侦查,摸清从收购偷盗原油到原油销售的渠道等犯罪利益链条后。大庆警方一举端掉了涉嫌罪犯的窝点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心理测试,大学生心理测试资源网站,以及性别心理测试、职业选择测试、专业能力测试、创业能力测试和成功心理测试内容在大学生心理档案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岩 《大观周刊》2012,(15):25-25
侦查询问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收集案件证据,依照法律程序,以言语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犯罪嫌疑人并不可能完全配合我们进行供述,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以使我们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使犯罪嫌疑人“开口”。因此行为语言作为一个打开犯罪嫌疑人心理”敲门砖”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就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表情和肢体行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7,(41):12-12
中国人民银行11月5日公布《中国反洗钱报告2006》。 报告披露,2006年,央行向侦查机关移送涉嫌洗钱犯罪线索1239件,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3871.3亿元。后者相比于2005年有大幅上升,2005年涉嫌洗钱犯罪线索为3100件,但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只有3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