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元杂剧具鲜明的诗性抒情传统。元杂剧中,涉梦戏是頗具普遍性的戏剧类型。涉梦戏的梦境情节在结构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梦醒情节的抒情本质尚未受到注意;本文以六个杂剧为例,分析梦醒情节的艺术境界与书写意义,为梦戏研究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2.
《盘涉参军》在日本文献中被记为般涉调大曲,中序、入破两个部分的曲谱在《新撰乐谱》中得到完整记录。作为大曲的《盘涉参军》,是歌、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歌舞是其得以与参军戏建立联系的关键元素。中唐时期的“陆参军”已是采歌舞入戏,所用乐曲——《啰唝曲》尚为小曲。衍为大曲的《盘涉参军》应是直接受到“陆参军”的影响,并在唐文宗朝制成、东传。唐代歌舞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进入大曲的参军戏表演亦当保留着扮演脚色表演故事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3.
忙碌的现代人,有谁曾静静地坐在戏院里,领略昆曲软糯的声腔、曼妙的身段?《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这些耳熟能详的戏名,又有谁细细端详它们的浪漫与传奇?继对唐诗宋词的多情讲述后,安意如又把目光落在了这些元杂剧上。这个小女子在新书《观音》中讲述了一个个元戏曲中美丽而哀愁的故事,有些竟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想象,譬如这篇《雷峰塔》。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是否分折,是曲学界的老问题,时至今日仍未彻底澄清,各方观点分歧很大。元杂剧有"折"的概念,其本义是特指主要由主唱的正末或正旦以外的其他脚色所表演的独立完整的科白戏。而以"套"为单位对元杂剧进行分折的观念始自元周德清,其后,钟嗣成借鉴并发挥了这一观点,并形成了"宫调—韵部—折数"的分折理论。但其时钟氏对"楔子"是否应独立为一折,并没有完全确定。至明初的曲学家朱权,元剧体制的理论真正完成,元杂剧"一本四折"外加"楔子"的体例结构被构建起来。周、钟、朱等人虽仍借用元杂剧本身既有的"折"的概念,但已完全抛开其本初的意思,而将散曲中"段数"、"套数"的概念内含赋予杂剧身上,其着眼点是在杂剧以宫调统摄曲牌的唱辞上,而将已成定例的科白忽略在外。我们以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来检视周氏等人的分折理论发现,现存的三十种元刊杂剧中,并非全部与其理论相合。只能说,"一本四折"的体制规划是理论家们的设想,实际的杂剧创作是可以突破这一藩篱的,元杂剧的结构体式并非死板一块。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是我国古代将舞台艺术和音乐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简述元杂剧与中国音乐和舞台艺术的渊源以及从元杂剧中窥看中国音乐和舞台艺术的关系,最后阐述元杂剧中的音乐和舞台艺术的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范德怡 《文化遗产》2017,(1):97-104
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研究元杂剧脚色的相关论述,当时元刊本为私家收藏,不为人所知,研究者只能以明代的刊、抄本为剧本依据。上世纪初,元刊本从私家收藏转为公开传播,但元杂剧的脚色研究者仍未认识到元刊本的价值。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几种校注本的问世,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元刊本对元杂剧脚色研究的巨大价值。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界对明刊、抄本中元杂剧的性质提出了许多质疑,认为它们并不能反映元代元杂剧的原貌,因此不能成为研究元杂剧脚色的依据。从脚色研究的角度来看,虽然明刊、抄本元杂剧在元刊本的基础上对脚色有一些改编,但并未改变元刊本中就已经形成了的元杂剧脚色体制。  相似文献   

7.
王永 《视听界》2004,(1):39-41
江苏电视台的爱国化名人“人物传记电视剧”,从《徐悲鸿》、《秋白之死》、《朱自清》、《刘天华》到《戏梦人生》,在全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有幸担任了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电影的先驱——洪深先生(1984—1955)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为背景,展示洪深先生在建国前二十多年独特人生经历的10集人物传记电视剧《戏梦人生》的导演。  相似文献   

8.
北方最大民窑磁州窑元代白地黑花瓷枕上经常绘制人物故事画,题材多取自元杂剧,构图也受到元杂剧演出场面的深刻影响。河北磁州窑艺术馆藏《五女图》枕,绘制了五幅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画,是磁州窑瓷枕上绘制人物故事画最多的,它们皆为元杂剧故事画,是元杂剧盛演影响下的民间构图产物。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学艺术大观园中增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品种,这就是道教戏剧。顾名思义,道教戏剧就是以道教活动为题材、以道教的基本宗旨——修炼成仙或隐居乐道为主导思想的戏剧。 过去,学术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剧”这个概念,但类似的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科,其第一科叫做“神仙道化”,第二科叫做“隐居乐道”。从内容上看,朱权分类中的一、二两科基本上属于道教的,故而我们以“道教戏剧”概称之。 道教戏剧的发端当在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代。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400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道教戏剧一类的至少有40种,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  相似文献   

10.
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充分贯彻台湾新电影所追求的写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两岸融合的历史期待,它的成功也昭示着两岸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戏剧角色的舞蹈、唱歌、身段、宾白等都可以说起源于原始祭祀里被神灵凭依的巫觋之狂态中。但组成戏剧最为紧要的故事从哪里来的呢?巫觋代替神灵所说的祝词或嘏辞大致是太简单的,不能认作戏曲故事的前身。本文认为:作为戏曲主题的故事,在晚唐以后发达起来的孤魂祭祀之中,就可以找到其萌芽。尤其是当时水陆画里所描画的孤魂故事之中,可以看到其明证。山西戏台的分布,元杂剧作家原籍的分布都符合于这类水陆画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广泛反映了元代婚俗各个方面的情况。文章采用文学研究与民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元杂剧中元代婚俗进行了整理,以期为元代民俗研究提供些许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梦想的年代     
意大利籍的贝托鲁奇是个一手拿着马克思主义,一手拿着弗洛伊德理论的导演。他的这个特点在其2003年新作《梦想家》(又译《戏梦巴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部涉及同性性爱及兄妹乱伦情节的电影,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不得不删掉一些限制性镜头。  相似文献   

14.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4,(18):96-96
爱娃·格林女汉子气场十足 法国女演员爱娃·格林有着哥特式的美貌,自《戏梦巴黎》以来,她已经成了演绎古典阴森、性感绮丽的不二人选.一双蓝眼睛尤其能令人堕入深渊。在新片《救赎》的发布会上,她以黑色蕾丝上衣配裤亮相,女汉子的一面显露无余。  相似文献   

15.
"院本"一词最早见于金末元初人杜仁杰的散套【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以往研究者多根据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言"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认为金代院本等同于杂剧。其实,既有的材料足以说明,金代"院本"并非杂剧之别名,而是杂剧中的专名,其在戏剧体制功能上相当于宋杂剧艳段,但较宋杂剧艳段更为复杂;院本可与正杂剧结合,也可与正戏文结合,都起导引正戏的作用。进入元代以后,院本获得更大独立性,发育更为充分,与正戏结合方式更多样化,数量也颇为可观。  相似文献   

16.
江苏电视台的爱国文化名人“人物传记电视剧”,从《徐悲鸿》、《秋白之死》、《朱自清》、《刘天华》到《戏梦人生》,在全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有幸担任了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电影的先驱者——洪深先生(1984-1955)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20  相似文献   

17.
梦书之城     
《全国新书目》2014,(7):47-48
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属于查莫宁大陆上直立行走、全体以写作为生的诗龙族,年届七十七时尚未出版过任何作品。他那热衷描写蓝花椰菜的诗艺教父,在死后留给他一份神秘手稿,手稿之精妙足以令其他作家对写作绝望。为寻访手稿作者,传说雕龙赌命深入住有各色生灵、饱藏蛰梦书的书乡市,乃至它危机四伏的地底世界……  相似文献   

18.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论及的清代戏曲作家,在各种戏曲论著中,多是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清代戏曲作家事迹,做了一些新的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教。一、胡盍朋清代以来各种戏曲目录失载,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页一四三五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目录》著录其《汨罗沙》、《海滨梦》传奇,为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剧本约占元杂剧总数的26%。剧作家主要通过明场、暗场、明暗场齐用的方式来处理战争场面。战争场面作暗场处理时主要通过探子汇报战况来表现,作明场处理时的舞台表演形态主要有三个方面,其共同特征表现为:程式性;虚拟性;喜剧性;写实性与写意性的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