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渝 《大观周刊》2013,(10):207-207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没察觉,学生们给我戴上了一个美丽的花环,他们都称我为“会夸学生的教师”。的确,表扬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功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而语文课堂中恰当的表扬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夸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夸学生。  相似文献   

2.
杜改勤 《大观周刊》2012,(12):319-3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古人之所以把传道放在首位,是因为只有先明白做人的道理,才能正心修身,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现如今作为教师要完成授业解惑并不难,难就难在传道上。语文课是一门注重构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科,如何以情优教、以情促学,在授业解惑之时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共识,从而将知识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传道的目的,已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勇 《大观周刊》2011,(47):132-13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有哪些责任呢?笔者作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贺淑敏 《大观周刊》2012,(23):183-184
我国的儒学之道提倡“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精神,又有韩愈在《师说》里面强调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文”和“道”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语文教育有其作为人文科学的特殊性,自然也强调“文”“道”合一,文即语文知识,道及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1]。当前,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面,提倡素质教育,如何有效的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伟 《大观周刊》2012,(52):150-151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6.
崔海娟 《大观周刊》2012,(14):211-211
借助“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实现教学目的,能大大节约教师的时闲.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紫江 《大观周刊》2011,(22):92-9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跟目标,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8.
陈永清 《大观周刊》2011,(52):116-11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在语文新课标中.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赵伟 《大观周刊》2013,(7):157-158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当今升学的重压之下,语文 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晓蓉 《大观周刊》2012,(48):259-25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语文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教师如何来解放自己,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且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笔者认为。必须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索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意义上的教师,更是教学上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一名成功的教师,承担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吕继燕 《大观周刊》2012,(28):217-217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大观周刊》2011,(20):161-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大观周刊》2013,(11):226-226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轮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理解.让我们教师去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教师要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我们教师教学的阵地是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课堂教学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经常教语文有经验的老教师.也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文学基础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搞得很好的,我们呼吁.语文课堂教学喜右“俞If新”膏识  相似文献   

15.
柳霖 《大观周刊》2013,(11):237-237
新课标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大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感到十分的无奈.不知道如何教和教什么。一节课下来感到并未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茵 《大观周刊》2012,(52):294-295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尊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理念。教师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度,视语文教学为发展人的途径,视语文学习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郭黎明 《大观周刊》2011,(26):92-92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8.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曾静 《大观周刊》2013,(2):83-83
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艺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探究与思考,课程改革在全国已推进多年.每个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都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也在各校逐步开展起来.其中最让人们耳目一新的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师生配合的默契,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了他的形式与外在的效应,却忽略了她的“文字”特性.总感觉缺少些“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曹继蓉 《大观周刊》2012,(20):224-224,19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