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由于产业链绵长,片段化生产特征更为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层面,缺乏对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动态和分工概念的思考。基于此,利用2006-2018年222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往来数据,通过社会网络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代表性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主要国家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核心-外围”结构明显;上游供应链网络呈现链式结构,网络密度稀疏,鲜有新的国家加入,中国在上游贸易网络中位置有所跃升,但仍未处于网络核心;中游和下游顶层网络呈现“扁平化”特征,在2006年中国已处于大部分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至2018年中国进一步跃升至网络核心。据此为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地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本文在厘清两业融合发展基础概念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知识产权服务业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分析研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湾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着需求定位不清晰、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两业融合状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本文围绕合作路径、业务关联、业态模式、政策环境等维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现代服务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产业效率和效益改善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投入供求关系梳理数字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美最新的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行业附加值率低。基于融合程度的路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化硬件及其交付推动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其融合的重点;而美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服务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其融合的重点。通过融合效果分析发现,带动或诱导中美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核心部门分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性、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均来自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对能源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的渗透强度不高,其增加值受后者的带动或诱导效应也不强,是两国数字产业未来融合发展应该重点突破的领域。此外,中国数字产业融合还应强化数字服务投入,发掘数字要素与传统要素组合应用新模式、拓展数据价值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苏秦  张艳 《软科学》2011,25(3):61-64,69
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和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制造业各振兴产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作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依赖低于服务业,但由于我国"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制造业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轻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除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外,物流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系数均通过了检验。纺织、轻工行业对物流依赖性相对较强,但其物流效率尚待提高。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物流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联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相似文献   

8.
吴利华  张宗扬  顾金亮 《软科学》2011,25(12):29-32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改进的产业关联系数矩阵,分析文化产业的特性及其产业链。实证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为最终需求型产业,在其需求结构中,政府消费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上游产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下游产业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文化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较为传统,与现代信息传输、先进制造等产业关联较弱。文化产业对自身的关联程度较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在突破自身路径依赖的同时加大拓宽自身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一国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业自生能力的提高,还受到产业间深度融合的影响。而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分别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联立方程模型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静态和动态产业关联,实证研究表明:从静态层面分析得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制造业对它的推动作用,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与之相反;从动态层面分析得出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之间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制造业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推动作用高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对其的拉动作用,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之相反。研究发现,静态和动态层面分析一致,基于以上结论,从不同角度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不仅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更是极大冲击了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的产业链,两国的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教育、旅游业等产业,均受到严重影响,两国同时面临着疫情带来的供给侧冲击及外部需求侧冲击的双重压力,但是两国所受到的冲击方向和压力却不尽相同.疫情对美国最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尤其餐饮、航空、零售、酒店等行业严重受损,而对中国产业的最大影响却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第三产业,而是对工业造成了最大冲击,仅2020年第一季度就下降了9.6%,远超第三产业的5.2%.进入后疫情时代,中美两国的产业发展,也相应出现了新的趋势,美国教育行业迎来结构性变革,呼吸机短缺,进一步加速制造业回流,新冠治疗药物的短缺,更促使美国从重视生物医药转向也重视原料药生产等基础医药领域.中国的后疫情时代,产业快速恢复的同时,却也暴露出过度依赖中低端制造业、过度依赖贸易出口的产业发展缺陷.因而,从需求侧而言,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线上产业拉动需求,继续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从供给侧而言,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且要大力推进"双循环",应对逆全球化回潮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出发,结合科技服务业内涵及与制造业升级互动的有关机理,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指标层进行比对梳理,再根据科技服务业主体服务能力及产业系统外在关联的辅助性行业发展状况确定了从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客体能力、综合发展潜力四个维度入手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对其整体及板块之间、区域空间布局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现阶段产业发展态势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诱因,而从产业层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分解,能够呈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和差异来源的内在结构信息。为此,将数字产业划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四大产业,基于2013—2021年中国八大经济区数字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空间、产业分解,以探讨不同产业和区域对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逐年下降,八大经济区间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各产业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贡献最大;八大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对区域内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部沿海区域贡献最大;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八大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不平衡变化主要由集中效应所致。为促进中国数字产业协调发展,从基础研究、发展区域优势数字产业、产业间协同发展及正确认识数字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芳 《软科学》2016,(2):112-116
选取HHI指数测算全国29个省市产业集聚程度,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表明:产业集聚对我国能耗强度的影响应区分对待。制造业产业集聚整体上增加了中国能耗强度,服务业产业集聚整体上降低了中国能耗强度,各地区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影响差异性较小。稳健性检验证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长期来看,制造业产业集聚和服务业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的影响格局可能会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从产业视角分析了专利数量对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分析产业内各行业贡献差异与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专利作用机理,为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支柱性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端国,长久以来以其雄厚的研发能力、丰富的产品、巨大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居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第一位,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榜样。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不仅得益于美国雄厚的技术积累,更得益于美国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密集的投资及雄厚的人才资源。分析美国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创新采取的资金支持、政策引导、技术标准设定以及人才战略等措施,以期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2001—2010年新疆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其关联效应分析发现:1)新疆能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第二产业对能源产业的中间需求所占的比重最高;3)新疆能源产业主要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且具有"高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4)新疆能源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对新疆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利用投入产出表中丰富的产业间中间流量信息,研究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业特性、上下游产业关联环境。研究发现仪器仪表制造业对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要远远高于我们所认识的程度;从关联产业的角度来看,仪器仪表行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的上下游关联程度不高,阻碍产业创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备受重视,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计的是,该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加大。然而现有文献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再生资源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再生资源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即对下游产业(如钢压延产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部门)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如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等部门)的拉动;② 再生资源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于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③ 再生资源产业投资效应最强,就业和出口效应较弱,消费效应为零;④ 样本期内,产业关联和宏观经济效应均有所提升。可见,该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除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之外,也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