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缪荃孙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先后主持南菁、泺源、钟山书院讲席.为1876年(光绪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顺天府志>总纂、学部丞参上行走等职.  相似文献   

2.
<正>缪荃孙(1844-1919),江苏江阴人,一生著述甚丰,是近代著名的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并创办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为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凤凰出版隆  相似文献   

3.
<正>缪荃孙(1844-1919)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缪荃孙先生先后参与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立者之一。今年是缪荃孙先生诞辰170周年,也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05周年,为了纪念缪荃孙先生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探讨总结其学术思想,特别是文献研究和图书馆学思想,现拟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缪荃孙的藏书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江南与京师两座图书馆的创建,缪荃孙为中国后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人也不愧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在思想上,缪荃孙深受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影响,对其后来从事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将西方近代图书馆引入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至死不渝的缪荃孙,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晚清通儒缪荃孙的图书馆思想,滋生于中西方新旧思想交流碰撞的晚清时局中,既得益于晚清有识之士的图书馆建设思潮,又与缪氏本人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文献学素养密不可分。缪荃孙主持筹建的江南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在善本馆藏、书目编纂、开放流通等方面成就卓著,映现出缪氏杰出的图书馆思想,奠定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基石。缪荃孙的图书馆思想,在当代图书馆建设中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图古籍部搬迁记(摘自《书与人》1996年4期)赵锐藏书量雄居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三的南京图书馆,其最早的基础就是由一大批珍贵古籍奠定的。1907年11月2日,在两江总督端方的盛情邀请之下,江南名士缪荃孙来到了南京,开始白手起家筹办图书馆。缪荃孙走马上...  相似文献   

7.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江苏江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金石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缪荃孙于光绪年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从1888年起,他陆续担任了多所书院的院长。1902年,清政府让他负责筹建当时江南地区的最高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筹建工作结束后,他与柳诒徵、徐乃昌等人赴日本考察洋务  相似文献   

9.
缪荃孙与古籍版本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是清末著名文献学家。本文论述了缪荃孙对古籍版本源流、版本鉴定、版本目录的研究与贡献,分析了他成为古籍版本学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文杰 《兰台世界》2016,(20):82-85
清代学人缪荃孙以其富于传奇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仅局限于生平交游、行政贡献、学术成就、逸文辑释等方面,其著作的全面整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缪荃孙的整体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而凤凰出版社近年首次对《缪荃孙全集》进行集结出版,这对推动当代缪荃孙的研究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旁搜远绍,集其大成;二,校点准确,考证严谨;三,多家协作,共同编纂;四,分门别类,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刻书之风很盛,涌现了诸如缪荃孙、罗振玉、陶湘、徐乃昌、刘承幹、黎庶昌、刘世珩等一大批著名刻书家。这些人在清朝时既是朝廷命官,又是知名学者,家中殷实,本人有嗜好和学识,彼此以藏书、校雠、刻书相竞尚。清亡后,不少人以遗民身份定居上海,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故一时形成风气,刻印了不少质量甚高的古籍。在这股风气中,刘世珩聚学轩刻书是颇值一提的。他刻书既多且精,时人把他比之为明末毛晋汲古阁刻书和清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庵,又字伯隅,曾号人间、永观、礼堂,晚号观堂。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王国维早年对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非常仰慕,曾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任书记和校对,同时又在罗振玉创办的东  相似文献   

13.
从宣统二年(1910)九月赴京就任京师图书馆监督,到宣统三年(1911)九月乞假寓居上海,缪荃孙(1844-1919)在京师图书馆任职差不多一年时间。在此期间,缪荃孙除了参与日常的图书馆事务,最主要的精力用于整理藏书和编制藏书目录,为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书籍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主  相似文献   

14.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5.
缪荃孙被中国图书馆界称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他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6.
缪荃孙(1844—1919)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缪荃孙先生先后参与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立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图书馆》2014,(6):89-89
缪荃孙(1844-1919)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缪荃孙先生先后参与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立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史学界及档案学界有着著名的四大发现,即内阁大库档案、甲骨档案、敦煌石室遗书和汉晋简牍。它们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切都与一位近代著名学者密不可分,他就是罗振玉。一、罗振玉生平及其主要活动罗振玉(1866-1940年),字叔蕴、叔言,号雪堂,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晚年自号贞松老人,原籍浙江上虞,同治五年(1866)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南门更楼东寓庐,1940年卒于辽宁旅顺。曾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流亡日本,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当遗老。1924年春奉清废帝溥仪之召,入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点宫…  相似文献   

19.
缪荃孙与泺源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泺源书院在山东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缪荃孙曾主讲该书院四个月,是该书院名师之一。他改造了书院的教学方式,为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斤。他还大力搜拓金石,推动了山东金石学的发展。《山东通志》的修志思想也渊源于缪荃孙。  相似文献   

20.
<正>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友人往来书信是研究其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自1980年《观堂书札》刊行以来[1],学界不断搜集刊布,主要的有《王国维全集·书信》(1984,下简称《书信》)[2]、《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2000,下简称《往来书信》)[3]、《王国维未刊往来书信集》(2010)[4]、《王国维全集》第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