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这群孩子对世界万物都:不关注,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自学习惯”这个词语用在这些特殊学生身上是很不容易的。智障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他们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有意识地主动自学,更为甚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学。记得刚接受智障班进行语文教!学时,在我的课堂上常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的情况,他们根本没有去主动读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研 《下一代》2013,(8):8-8
我们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当家长给尚不认字的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书上的故事,在讲的时候要把书捧在手里。这样可以使孩子耳濡目染,让他们知道,那些好听的故事是记在书上的,帮助他们从小就将读书的欲望与习惯植入心中。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也喜欢动物图片。特别是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少年儿童,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缺乏阶级斗争和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亲身体会。他们不了解地主怎样压迫、剥削农民,不了解资本家怎样压迫、剥削工人;不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年龄幼小,思想单纯,缺乏判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共产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入,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向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力求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选  相似文献   

4.
五一长假结束了,孩子们又回到了我身边,放假前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在假期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把感受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我知道农村孩子回家都免不了要干活的,有意识地强调一下,是想让他们用心地去感受。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当家长给尚不认字的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尽可能地选择书上的故事,在讲的时候要把书捧在手里。这样可以使孩子耳濡目染,让他们知道,那些好听的故事是记在书上的,帮助他们从小就将读书的欲望与习惯植入心中。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也喜欢动物图片。特别是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不仅能吸引他们阅读,还能促进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给孩子选购图书时,必须要认真甄别,以孩子喜欢为首要条件,要注重选择那些趣味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7.
教研 《下一代》2013,(9):25-25
我们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当家长给尚不认字的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书上的故事,在讲的时候要把书捧在手里。这样可以使孩子耳濡目染,让他们知道,那些好听的故事是记在书上的,帮助他们从小就将读书的欲望与习惯植入心中。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也喜欢动物图片。特别是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不仅能吸引他们阅读,还能促进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9.
谁都知道,热爱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每天大声给孩子们朗读,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爱阅读孩子的心结,让他们也迷上读书。为什么呢?因为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地活下去。大人都爱说孩子是他们的一面镜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够承担压力,但孩子们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承担压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上,常会看到老师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学生便读起来。好几次,我很想知道学生们到底读得怎么样,都用哪些读书方法,便有意识地走近学生,站在他们身旁仔细地听他们读书。但我听到的只是并不流利的读书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体现了教师教学关注点的变化,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精神。但是,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真的是任何年级、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我以为,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慎…  相似文献   

12.
方美燕 《辅导员》2010,(2):48-49
三月,学校组织了“感恩地球”活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很多漂亮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美。大家把花放在一起争奇斗艳,别提有多骄傲。我趁机教育孩子要记得经常浇花,让花儿开得更美。可是,过了两个星期,有一大半都死了,我很难过,孩子们也很伤心。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去了解并真正地种一种花草,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珍爱生命,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会感恩地球,孩子们才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吸取上次带花、浇花活动的教训,决定开展一次“争做护花小使者”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名幼儿教师都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我经常在一天学习活动结束的时候问孩子们:“今天你快乐吗?”在工作一天结束后,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所不在的。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角色扮演中所获得的快乐简单、单纯,让我觉得他们的快乐很简单。  相似文献   

14.
父母可以偷看孩子的日记吗?我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想到孩子们唧唧喳喳,反应很强烈。差不多有95%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她们说尽管日记里面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够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让爸爸妈妈看到呢?现代的孩子都知道他们享有稳私权,所以他们坚决反对父母侵犯他们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在我们的注视下长大的,我们可能认为对孩子的长处和短处都很熟悉。但是孩子们自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否同大人的一样呢?我们未必了解。所以,如果有可能,我们要试着问问孩子,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的。有了了解,才会有行之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读者文摘》曾调查了1000多名孩子,了解他们的苦恼和要求,其中孩子们有一条共同要求,就是希望父母早晨不要训斥孩子。.早晨是每家每户最忙乱的时候,父母要准备早餐,打扫房间,还要替孩子做出门前的准备,有的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大喊大叫,说他们要迟到了,嫌孩子笨手笨脚等,斥责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7.
洗毛巾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来自一般的工人农民家庭。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们已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如果老师不检查,有的孩子还是不把手洗干净,擦手的毛巾都是黑乎乎的。为了培养孩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我决定从让孩子们自己练习洗毛巾做起。我先教孩子们学唱歌曲  相似文献   

18.
骆艳青 《辅导员》2011,(27):27+30
当今孩子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是为何?要读何种书?读书有何法?种种迷茫让孩子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读书理想去追寻,去努力……孩子们这种读书的盲目性更是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心焦。那么,我们教师究竟要以何种姿态,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打开阅读的大门,走进阅读的神圣殿堂呢?  相似文献   

19.
礼物     
我的学生是48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每当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总喜欢问我:“李老师,你奖励我们什么呀?”按照惯例当然是给孩子奖励红花了。一天,小调皮陈希瑞提出希望老师奖励棒棒糖,孩子们纷纷响应。孩子们家里并不缺糖,看着他们充满稚气的笑脸.我知道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礼物。于是,我决定在元旦节前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送了他们一副飞向未来的翅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要有意识地放手呢? 都知道孩子早晚要独立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是,我们心里却还隐藏着一个“隐观念”:孩子这么小,他哪里会做这些呢?于是,“隐观念”支配着行动,帮孩子做好了一切。在我们的眼里,孩子真的很小,很需要保护。这种情况常常要延续到很久以后,才“蓦然回首”,哇,孩子真的不小了,他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