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热情教导有志于创作的青年,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并引用惠列赛耶夫评述果戈理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见《且介亭杂文二集》)。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章的作法时,主张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不过就初学写作者而言,“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怎样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要想知道“不应该那么写”,就要看“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因为“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他认为“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只是“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  相似文献   

3.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 ,具体到中学语文教学 ,虽说尤其俗话不俗 ,但这所进之“门” ,也还必须是不二法门 ,学生方能以自身“修行”而登堂入室。如果是左道旁门 ,学生即使怎样的自身“修行” ,而欲登堂入室 ,也只能是自己用手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所以鲁迅认为“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 ,‘小说法程’之类” ,就是“专掏”青年的“腰包”的 ,因而主张“多看大作家的作品” ,如说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 ,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 ,也就不能领悟 ,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 ,是必须知…  相似文献   

4.
鲁迅一向反对习作者迷信《小说作法》之类,主张多看大作家的作品,认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些话不仅强调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且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也有极其深刻的启示。仔细揣摩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的构思,我们就可以从中悟出一些“应该怎样写”的道理。选定一个最合适的舞台,让主人公在这  相似文献   

5.
众里寻他千百度-高考写作中的三个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莹 《新课程研究》2009,(10):133-134
作文水平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高考作文一直备受关注。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这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在“怎样写”的问题上强调了多读和领悟。虽然一般来说作文没有规律可寻,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努力地寻找,也总结了一些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切实、具体、形象引入活生生事例,是将古典文学从僵化、干瘪中解脱出来,赋予血肉、灵魂的重要步骤。“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我们不能定出法则,但是可以从分析名著中探得几分消息。”(朱光潜《选择与安排》)如何“容易  相似文献   

7.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怎样帮助中学生从“成功作文”中“看出”和“领悟”作文“应该怎样写”?王浴海先生说,如果你“期望迅速获得成功的话”,“那么请从寻求自我生活的第一个醒悟点开始吧”!这里,“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自我生活的思想在深层”,有无“最贴近自我生活和理解能力”的活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8.
幼儿学语,始于模仿;初学书法者也往往是先经描红、临摹,而后才挥毫自如。学写作文也是这样,也有一个先仿后创、仿中有创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模仿范文。鲁迅曾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课文正是作者对“...  相似文献   

9.
仿写新探     
近年来,作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快速作文法很风靡。在这种情况下,已属所谓“慢速”的仿写,要在作文讲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一个新发展。仿写是一条以读带写,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不少大文学家都是从摹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没有摹仿,就难有创造,鲁迅认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全都是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典范的作品,正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或寒暑假,我总喜欢抱着书读,最爱读的是小说.我读小说有三法:从字面上读,从字缝里读,从字背面读. 从字面上读.这类作品浅显明白,一看就懂,目光在字面上若流水流过,不费脑子不思考.如历史演义、武侠小说、通俗小说等.属学习劳累后消遣养脑子之类. 从字缝里读.此类作品,从字面上看能看懂,作者却另有命意藏在字缝里.如志怪小说以及不能这么写、便去那么写的作品.《聊斋志异》中写的那些鬼狐仙妖,其实是借鬼写人,假阴间以状人世,哪里有什么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语言论美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理论为理论导向,对文学阅读的读解方式及文学的审美接受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在充分论述了语言的隐喻性及诗意性后,肯定了"想象力"在读解深层结构、理解深邃意蕴、获得理性审美知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欧洲教育》2013,45(1-2):28-52
1. Reflections on Our Future

Problems of education move each generation of parents and each epoch anew.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hang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and the institutions, goals, and norms of education, upbringing, and specialized training, are not received without question in the educative interchange between the generations. Depend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situation as a whole, they are examined anew; new aspects are emphasized as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hey are accommodated to new relationships and new forms of consciousness in keeping with their validity and import. This process of questioning and reorientation is always controversial; the point of emphasis and general tendency vary, however,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new generation itself is the driving force, unsettling the generation of i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appealing to their commitment to offer guidance and provide orientation; on whether and how the older generation reacts — with lack of understanding or a readiness for dialogue, with the courage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or with authoritarian firmness; and on how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ces and institutions — associations, mass media, the church, science, and the parties in parliament — attempt to intervene in and guide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法与随机抽样访谈法,对产后返岗一年以内的幼儿园女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对其角色变化、专业发展、保教工作三个方面的“危”与“机”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处于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女教师存在一种“发展性危机”,这一危机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者基于此提出了应对这一“危”与“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到陶诗看田园诗的发展与成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的田园诗比《诗经》中的田园诗成熟,其表现为:一、由无名氏创作的四言诗到诗人创作的王言诗;二、由叙事性的田园诗到抒情性的田园诗;三、由理想田园生活的笼统概念到优美的学蓝图。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在长篇小说《受活》的代后记《寻求超越主义的现实》中,对中国现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尖锐批评,并认为“现实主义,不存在于生活与社会之中,只存在于作家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不会来源于生活,只会来源于一些人的内心”,提出“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这些观点既不符合文学史的实际情况,还涉及文学原理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必要提出质疑,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论"新海派"作家群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海派”作家群的作品远离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以表现都市哲学和市民生活见长,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倾向。时隔近半个世纪兴起的“新写实”作家同样以表现寻常百姓的凡俗人生为其创作宗旨。“世俗化”是其基本创作倾向。两代作家虽身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但创作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出“市民话题”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7.
讽刺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游记》中运用讽刺艺术,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对宗教(特别是道教)进行嘲弄,对唐僧、猪八戒等人物形象给予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这是词200首评注《词苑仙葩》一书的引言, 也是中国历代词的小史.它简要叙述了该书收录的主要范围、主导倾向以及创作目的,并对历代词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扼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工业化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的动力有三:一是经济动力;二是政治动力;三是文化动力,城市化的根本动因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连未来发展,扩大城市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势在必行,但建设“大大连”不能以牺牲农业、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冒进推行,不能靠行政手段拔苗助长,应遵循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因此,必须强化产业立城兴市意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充分调动经济活力,振兴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