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凉江情思     
连日阴雨,今天转晴,阳光隔窗射入,室内显得明亮起来。我仔细翻阅着为编写冀南日报始末收集的材料,心儿长了翅膀一样,又飞向遥远的清凉江畔。北方多叫河,不知为什么冀南平原上有条河却叫清凉江。它自西南而东北,穿越几个县,与黑龙港河相连。古代也许有清水长流,而后来却如同黄河故道,沙丘起伏绵延,冬春沙流似水。不过,到夏秋季节,丛林繁茂,遮蔽大地,似一条绿色长龙,横卧广亘的平原,也时有水流,润滋沿江土地。它美好的名称,壮丽的景色,久储我的记忆。更因那里留下我青春的足痕,多年来我每每怀想它。出乎意料,早年的一封信出现在我眼前。这是50年代初莫循写给我的,得一位同志珍藏,十年动乱时才没抄去。莫循在信上记述了冀南日报于1939年9月  相似文献   

2.
张新潮  俞冰 《视听纵横》2002,(5):109-111
一条自己非常熟悉又非常陌生的河突然出现在眼前,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这条河就叫伏尔加河,源头少人烟,四周悄无声息。起起伏伏的小山坡亦无树深林茂之状。倒是天蓝得叫人不忍心看。这源头离杭州足足有一万公里之遥,云天相隔,竟有些恍惚。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洋派大气、气象开阔;一条温婉曲折、灵秀妩媚,前者是黄浦江,后者即苏州河。二者携手,孕育出一座繁华之都。苏州河正式名称叫吴淞江,它有千年历史可以追寻;它也曾是通海大江,烟波浩渺、气象浩荡,江面最宽阔处有20里之遥。然而岁月变迁改变了其形貌,泥沙沉积、河道更替让它风涛平息,  相似文献   

4.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5.
走笔西安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桥梁     
北京卢沟桥由于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而名震中外,实际上它也是北京地区最长、最古老的联拱石桥.金朝在北京建都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6月,下令造石桥,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3月建成,定名广利桥,因为这条河当时叫卢沟河,人们还是叫它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造,桥长266.5米,桥面宽7.5米.  相似文献   

7.
从6月12日开始,连续3天暴雨,流经上饶地区9个县、市的信江河两岸就变成了一片汪洋,田野、村庄转眼沦为泽国,丰收在望的庄稼瞬间化为乌有。14日下午,上饶地区防汛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第二天,我就开始沿着这条长达329公里的信江河一路追赶惊涛骇浪,直逼鄱阳湖畔……虎形山上两腿发软6月16日晚,上饶县应家乡余家山突然“哗啦”一声,滑下几千方山土,冲毁了2幢房屋,好在村民早已疏散。然而,同余家山一河之隔的东山坞村虎形山却出现了更大的险情。6月18日,上饶地区有关专家实地勘察虎形山后,连叫了三声“危险”…  相似文献   

8.
正在濡湿闷热中,在粽香飘荡间,在隐隐的江南气息里,遥望一条河,一条江南的河。迷人,忧伤。这一天,一场"龙舟雨"刚刚下过,濡湿闷热中,粽香正在人们的舌尖上舞蹈。我用我买给自己的万仟堂茶具,装模作样地给自己泡了一壶白茶。白茶来自江南,我闻到了江南的气息。然后,我翻开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没有方向的河流》。  相似文献   

9.
人称王海兵有三“家”,这就是《藏北人家人《深山船家》、《回家》。三个“家”分别在一、二、三届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得“金熊猫”奖,并入围欧洲几国国际影视节.《深山般家人在中国西南部四川境内大巴山区腹心地带,有一条河,叫前河。前河上游叫百里峡。这里水流湍急,峡壁陡峭,岩石鳞峋,交通闭塞,现代工业文明的优势和弊端,仿佛都还没有来得及侵染这一带山水的原初状态。看着画面上的百里峡,不由使人联想起南朝文人陶宏景那段著名的描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相似文献   

10.
有一首诗的第一句很有味道:"四十岁是一条河的下游."诗的意象丰满而鲜活,深含说不尽的人生况味.湖北女作家池莉也曾写过一个名篇《你是一条河》,将一个女人的一生写得淋漓尽致.人生真的很像一条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25日上午,阴天,冀南曲周县河南疃镇徐计彬的小屋感觉很阴冷,身材矮小的他坐在小凳子上显得更瘦小了.十几年前的冤案改变了他的命运,尽管已得到纠正,却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欣喜.  相似文献   

12.
董倩  南香红 《今传媒》2004,(6):16-18
短片解说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叫塔里木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这条曾经丰沛的河如今老了,在她弥留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沿着沙漠,寻找她曾留下的足迹。 主持人:你好!南香红。我看到你很多报道都是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其中像塔里木河的报道,属于时间上比较早的。当时你报道塔里木河,为什么?南香红:报道塔里木河是我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塔里木河在新疆,特别是和新疆南部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主持人:这条河的确很重要,当时你在报道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了你的重视?南香红:有一次我到塔克拉玛干去采访,车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一条非常小的像渠沟一样的河流在那儿流。我就问同行的:那是什么呀?他就告诉我这是塔里木河,当时我非常的震惊。主持人:为什么会震惊?南香红:因为从小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我原来想象它是一个水量非常丰沛的、非常浩荡的一条大河,没想到我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可怜的小渠沟。主持人:有多细?南香红:大概也就是三、五米宽。它的河两岸周围的沙山已经非常的高,马上就要淹没这条河的趋势,而且里面是非常浑浊,非常...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当时,陕西省委设在和平门与东门相夹的西南角,是除这两个门所不能进入的一个区域。文革后,省委搬走,这里就成了西安城内最安静的地方。那时,街两边是茂密的梧桐树,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块地域上来往时间太久,不知不觉就会忽略个体和群体的秉性。在鄂楚地域,关于父母的称谓,不同县份叫法时常不同。与英山隔着一条西河之相邻的罗田,叫母亲时也与西河一带相同,称作姨;叫父亲时则与英山东河一带相同,称作父,这两个县都在大别山区。出了山,紧靠长江的广济和黄冈两县又有区别。前者将父亲叫爷,叫母亲用的是姨。广济人更有一种奇妙的称谓,未婚年青女子叫妈儿,妈字的阳平音加儿化音。这样的称谓,每每让周围那些县的年青女子害羞不已,因为同样的语词,同样的发音,在此处所指的却是女性乳房。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忻州日报社年轻记者杨社生历时25天,徒步走完了流经忻州地区境内最长的河流——滹沱河。有意思的是,这条河在山西忻州地区境内有260公里长,而他却多走了110公里。盖因为他寻访了河两岸珠玉般镶嵌的历史文化名迹。这路走得实在不算冤枉。既增加了这条河流的丰采,又增添了文章的厚度。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他走河消息的,孤身一人,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用脚板丈量一条历史悠久、耐人寻味的河流,这行动本身的勇气就让人赞叹。后来,陆陆续续在忻州日报上看到被冠名叫滹沱河纪行的文章,一组25篇,每篇约2000多字,总括有5万多字。无论是作为同乡还是作为同  相似文献   

16.
<正>到过成都的朋友都知道,成都周边有一条路叫东大路。如果你坐成都地铁的话,你会发现,地铁二号线有一个站,就叫东大路站。这条路通往哪里?为什么叫东大路?这条路曾经繁华过吗?东大路其实就是从成都到重庆的大路,因为成都历来是四川的省府驻地,到重庆是往东南,所以就叫东大路了。在重庆,当地人也叫这条路为东大路,而不叫西大路。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现在一样,重庆到成都的铁路叫成渝铁路,高速公  相似文献   

17.
晓蓉 《湖北档案》2006,(3):35-35
我居住的城市有一条美丽的河,我家离河堤很近,每次在河畔散步,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往河对岸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初出茅庐就找到二月河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编辑生涯会与一个叫二月河的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一上世纪60年代初,我家住在天原新村,我们新村后面有条小径很长,走10分钟直通苏州河。这条小径一边是上钢十厂的围墙,一边是天原化工厂的竹篱笆,小径很窄,勉强可以来往交汇通行两辆自行车。我小学一年级时,结伴几位同学穿越长长的小径,一路上不见行人也有几分恐惧,弯弯曲曲走到头,眼前豁然开朗,一条苏州河由西向东缓  相似文献   

20.
正吴江路是条大弄堂我于1927年出生在现在上海滩上闻名迩遐的吴江路步行街;在那里生活了66年,直至1993年马路改建步行街时才迁出。吴江路这条马路,原先是黄浦江、苏州河的一条支流,叫作"石家浜",在1882年时填河筑路,机动车辆不便通行,马路就像一条大弄堂一样,各种各样的小贩可以频繁出入。筑路后的路名也是叫"斜桥衡"而不是"斜桥路";这段河面到1946年完全填没时,才改名为"吴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