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出现了MBO的新形式。但由于MBO在我国刚刚起步,在价格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出现较多问题。因此,本文欲从MBO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MBO在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明晰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层收购(MBO)现象出发,分析了MBO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动因,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实施MBO的利弊,并且希望随着改革的深化,MBO能在我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源起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对于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MBO是舶来品,其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和障碍。本文着重从MBO的主体方面入手,论述了我国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提出管理层收购应用于我国国企改革的法律对策,以使MBO本土化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介绍了MBO的起源,阐述了MBO的经济学涵义。通过对中国MBO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指出MBO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及在筹资、法律政策、政府角色等方面所应有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产权制度受经济条件所制约,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西方,MBO已经证明能够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MBO也显示出极大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文章通过中小企业应用MBO进行产权重构的优劣性分析,明确MBO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当前MBO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以利于推进MBO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企业MBO现有的融资模式尚不成熟,必须根据国情和实行MBO的企业实践,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MBO中,多是以协议转让非流通股的方式完成的,因此转让股权的定价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制定科学的转让价格,保证上市公司MBO的公平合理,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MBO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8家上市公司的MBO定价为例,分析了定价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科学的定价及在定价中应完善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引进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来解决我国国企改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认识不足、法律依据缺乏、市场体系滞后等问题。要顺利实施MBO,需完善相关法规、扩大市场调节、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MBO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O作为一股重要的经济推动力在发达国家已产生重要影响,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本文选取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1290家上市公司,其中以调整后的124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讨论了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进行MBO的公司绩效与未进行MBO的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进行MBO的公司在收购前后的每股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净资产收益率不存在显著差异;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进行MBO公司的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的特点,论述了MBO模式在高校多校区管理中的作用以及MBO在高校多校区管理中运用的瓶颈。最后,提出了MBO模式在多校区管理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提高多校区管理工作的效果及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阐析管理层收购(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激励高管人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中国MBO的现实,分析以MBO作为股权激励机制,实现国有股减持的偏颇,探讨当前MBO中存在的企业绩效低下、高派现、低收购价、会计信息操纵等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MBO浮出水面的大背景是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本文紧密结合中国MBO的大环境,以MBO的焦点——“定价”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之所以引发争议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以每股净资产为标准评价国有股定价是否公允是有待商榷的,提出把定价的争议归因于国有企业的收购主体是管理层,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有理由相信,随着政策环境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MBO作为一种调整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新手段,必将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MBO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不完善,而国企改革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机制问题和社会问题,MBO实践中面临着管理层收购的收购主体、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法律障碍问题。信托制度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从这点出发,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MBO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制度未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的MBO改革不是国际意义上的MBO,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并缺乏公平和效率。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步伐缓慢,政企还是难以分开,产权和责任无法明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的民营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5.
MBO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作从它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背景出发,探讨了中国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意义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这些争议的焦点。本文从MBO定价的依据问题切入,对MBO定价的两大难点“管理层贡献”和“控制权溢价”进行了量化并给出定价模型。然后,通过20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MBO都是围绕每股净资产进行定价。而且,政府在出让股份时考虑到管理层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抵扣”。但是,这种“抵扣”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量化,说明在价格谈判时受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多。此外,在定价时没有考虑控制权溢价,成交价格有“缩水”的嫌疑。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理论的视角研究要素市场化,指出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中国国企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改革程序的公正又是改革本身公平与公正的前提。在未实现企业家才能的市场化亦即经理人市场尚未建立之前,就大范围地推行国企MBO,不符合企业理论与要素市场化优先观点下的国企改革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