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  相似文献   

2.
王昌芹 《教学与管理》2012,(21):112-113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以语言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换言之,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是从语言切入 ,向思维着意。语言和思维是工具和主体的关系 ,思维是语言的主体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或手段 )。思维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学生“文化化” ,即使自然的人向文化的人运动的方式 ,就是着眼于学生“文化化”这一终身发展需要 ,优化其思维 ,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精神情怀。我们知道 ,人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对一个人而言 ,有着丰富、独特的感应、联想和思维 ,生命才会有厚度。想象力、观察力、表述能力、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不只当作家、写文章需要具备 ,与社会接触、与人接触都需要具备。从创新的角度而言 ,…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感性材料,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即思维主体对输入的感性材料进行分解、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社会性的精神和观念。思维方式是通过人们的交往、语言、习俗、情感、文化和传统实际体现出来的,语言文化既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历来就受到语言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日常事务交往中,我们都曾感受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即“语言文化诧异”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则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而语言则是反映文化的发展。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而两种思维的差异也造了两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文章将从词汇、语言结构和语义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的镜子,间接反应了社会的发展。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和历史原因,俄语在民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性改变,也突出表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内涵。语言文化学是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的语言研究类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涉及民族文化中的差异与个性,寻求语言中特定的文化价值一直是研究者的追求,而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詈语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各民族语言的发展都与本民族人民的实践密切相联系。人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创造、改进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自然,语言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是因为人类思维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共性与个性必然反映到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语言中来。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社会条件、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  相似文献   

9.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本文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圆周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方面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将英语教学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对概念、判断、推理的研究,提供一种思维的准则。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凝聚着思维。因此,逻辑研究思维,离不开语言。逻辑对思维的准则要求,也就成为语言表达的组织规律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大学外语教育由基础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非外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以及相应的语言应用氛围等部分构成。综合性大学担负着高级创新研究人才的培养任务,理应将外语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语言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人的思维和社会的交际等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语言有着知识传递和思想交流功能,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直接影响。外语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语言活动及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学校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应注意语言教育功能的体现,注意语言教育的多层面和语言的多元化等的相互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秀苗 《考试周刊》2007,(11):26-28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因而外来词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汉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汉语的特点,才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汉语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不断地吸收异族、异国的语言并不断地汉化。  相似文献   

14.
A country's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symbols,but it often reflects the philosophy,customs,history,culture,and the way of thinking in particular,of the people who use the language.The western,at least the English,way of thinking is analytical in nature,while we Chinese prefer combination and synthesis of all kinds of elements in a sentence.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as well,which must be taken serious consideration in doing translation from one language in...  相似文献   

15.
口语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强烈的实践、实用意义。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外语思维是外语教学界提倡了很久的一个外语学习策略,但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能够用外语思维的很是罕见。本文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二语习得的角度论证了外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不可及性。  相似文献   

17.
新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先后及其关系一直是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有别于传统观点的视角入手论证这一问题。通过对相关例证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另外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本文认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不仅仅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相互依赖,而是思维对语言起主导性作用,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而存在,从而充分肯定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思维和语言是可以分离的,思维决定语言,并且可以相互促进。这对于我们真正揭示思维规律,从而揭示学习规律,特别是语言学习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促进语言学习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就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高思维品位来培养创新能力,提出了提高思维品位的重要性。突破现有教学模式,让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思维品位可分为几个层次,语文教学需要高品位的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思维品位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思维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概括能力,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借助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和判断.因此,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相似之处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使母语成为促进二语习得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