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这是一部罕见的由中国团队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的纪录片。虽然尚缺乏力度但已经彰显了野心淹没在众多大片当中的国产纪录片《索马里真相》,上映时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这和该片的类型、制作水准相符。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看过后陆续发表自己的观感。有人认为这部罕见的由中国人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纪录片乏善可陈,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影片中未说清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并不能就此让纪录片鲜活起来。一个优秀的导演在拍摄现场,需要随时观察拍摄内容中可以提炼、升华的细节,从而让纪录片可以接触到更深入、更厚重的内容,让自己的影片从而丰满起来。很多时候,这种可以让纪  相似文献   

3.
《乡情》是秦皇岛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视播出后,获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并被收录在全国百部优秀纪录片之中。笔者参与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颇多心得体会。现梳理出来与业界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是有新闻性和艺术性的,所谓的纪录片其实就是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用特殊的方式保存下来,为了人们乃至后代人来进行很好的传承。但是一部纪录片想要拍摄成功,是需要具备很多的要素和技巧的,一旦有任何一个要素缺失或者出现问题,纪录片都不会拍摄成功,当然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本文针对电视纪录片拍摄的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庞博 《新闻传播》2012,(6):13-14
本文主要从表现主题、拍摄手法、拍摄结构、受众心理等方面,对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进行了比较。通过这两部大型纪录片的异同说明了纪录片拍摄在思想上、技术上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在进步的过程中有很多借鉴的方面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顾育豹 《湖北档案》2009,(10):36-36
1951年国庆节的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名为《一九五一国庆节》的新闻电影纪录片。聂荣臻非常关心这部片子的拍摄,每次受阅部队彩排预演,都要通知摄制组去观看,以便正式检阅时拍好影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成为电视文艺界的热点。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此过程中的技巧,对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结构是我们在拍摄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仔细考虑的问题。因为结构就如同一部纪录片的骨骼,是支撑全片的框架,所以叙事结构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能否打动观众、深入人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往往有很多方面值得细细探究。从题材的选择到画面的拍摄,从谋篇布局到后期制作,无不经过主创人员的一番苦心经营。笔以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所以引人人胜,除了题材因素之外,其要领取决于节奏安排的技巧。节奏安排得当,就能激起观众欲罢不能的收看欲望;相反,不注重节奏,不加选择地堆砌一些生活事件,就会流于“自然主义”,作品难免陷入拖沓沉闷的泥沼,更遑论调动观众的情绪了。  相似文献   

11.
张涛 《视听纵横》2010,(3):108-109
《茶马古道》是KBS(韩国广播公司)与NHK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与多部NHK独立拍摄的栏目化纪录片相比,《茶马古道》一片并没有风格的关键差异,可以作为NHK栏目化纪录片的研究范本。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柳堤 《声屏世界》2010,(12):43-43
电视编导能否对所拍摄对象、事件进程或人物性格进行判断和提炼,并在摄制的创作过程中有效地贯彻这些意图.是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纪录片创作上,不要只记住要“记录生活”“记录真实”.而是要透过记录的现象弄清楚自己要“记录什么”和“怎样记录”。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二者融合。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要有画面、解说、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撰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文献纪录片叙述的是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带来了画面缺失的缺憾,因此,导演往往要借助纪实拍摄、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过去的人物或事件“复活”。然而,文献纪录片的素材无论是以往记录的历史资料,还是为合理描绘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拍摄的素材,都必须通过一种手法即剪辑技巧的运用,才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一部人物纪录片从开始拍摄到播放为止的这一过程会涉及到三类人:创作,被拍摄对象和观众。这三种人不同的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冲突贯穿一部纪录片完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18.
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战势引起国际社会关注。2月,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带领摄制组来到中国,他此行目的是拍摄一部关于中日战争的纪录片。到中国之前,伊文思已是享誉世界的纪录片导演。凭借实验性纪录短片《桥》(1928年)、《雨》(1929年),他在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中显示出才华,1936年,他拍摄了一部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纪录片《西班牙的土地》,在积累了实地拍摄战争题材纪录片经验的同时,也坚定了他用影像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决心。伊文思此行的目的,是用影像记录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下遭受浩劫的中国,获取世界各国的同情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部好的纪录片离不开好的节奏。节奏最直观最形象的体现莫过于音乐,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使人类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一部好的纪录片,与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样,同样有各种不同形态的韵律节奏美。控制好纪录片的内外节奏,使之和谐共振,才能让纪录片的叙事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滦平县,从大人到小孩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里的"普通话体验区"也已名扬海外,吸引着很多国家的留学生来学习.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山区小县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笔者认为这是纪录片的好题材,于是我们决定拍摄这部文化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