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理性主义"教育观会使教育教学走向冷漠和僵化,反理性主义教育观使教育教学滑向无序和肤浅,全面理性教育观寻求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和谐统一,倡导培养"完整人"的教学目标观、主观性与客观性相融合的知识观、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观、"指导学习"的教学过程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观、"平等对话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观、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教学研究观。  相似文献   

2.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学与教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学乃至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论之"二阶控制论",深入探讨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境——理解性学习与倾听式教学,意即学生的学需要从"接受"转向"反思",教师的教需要从"灌输"转向"倾听",以期促成传统学与教理念的转变,逐步在实践中形成全新而有效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不同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存在着差异,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听力和理解存在的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训练其倾听能力,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从而提高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教师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诸多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具体言之,在科学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从"再现原意"到"探究理解"的转向;在人文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意义复原"到"意义商谈"、从"强制灌输"到"反思理解"的嬗变;在实践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教师自我解释"到"教学实践智慧"、从"教材课程观"到"课程文本观"的跃升。  相似文献   

6.
李金燕 《考试周刊》2012,(36):183-183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测、激励和导向的教育功能。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采用课堂激励性评价、"等级+评语"的考试评价、展览式的阶段性评价,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学的复杂性及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套认识世界的方式。用复杂性理论来审视教学,我们发现,教学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倾听并理解学生、拥有整体教学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等都是教师可以使用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其理解观、视界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对话教学,具有民主性、创生性、共享性等特征,对促进教学主体双方的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其理解观、视界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对话教学,具有民主性、创生性、共享性等特征,对促进教学主体双方的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美学取向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育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感知、理解、鉴赏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感受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消解评价在教育活动中的功利价值,真正发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从理解的视角出发观照师生课堂体验,以鉴赏的态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辩证性阐释,以发展为导向回应教育本体,是教育美学取向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立场。在实践中,要求评价者建立教育美学取向的评价观,在评价中弹性把握评价标准,促进教学与评价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理解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是当前及今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些新概念、新理念,从未来教育观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观与课程目标、理解性教学观与课程内容、跨学科学习观与课程统整、表现性评价观与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描绘21世纪理想课程的样态.  相似文献   

12.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目的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发展性的功能观、以"学"评"教"的评价内容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相似文献   

13.
"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与"一致性问题"是教育领域的四个主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面临的四大问题,其中,评价问题是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缺乏促进学习的教学评价,写作教学目标的笼统性,教学的随意性,评价的终结性、全面性、主观性,导致目标、教学和评价环节中存在诸多不一致。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问题提出参考方案,借助发展性评价促进日常学习,建立基于目标的中小学写作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考试观取决于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而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考试观体现为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导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教学应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与此基本理念相应的是教学过程观、教学内容观、师生观以及教学评价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的高低,只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发展观、实践观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差异性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的无数个细节决定了学生朗读水平的质量。关注朗读教学的细节,要兼顾以下四点:关注范读中音量、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的把握;关注评价的及时性、技巧性;关注生成,自如地应对课堂突发状况;关注倾听,学会俯身用"耳"倾听和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异教学构建了新课程优质课堂教学的新视角,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差异教学的资源生态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价值追求.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评价就是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终极目标。建构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实现由竞争本位的、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揭示学生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深理解,并正确认识和运用学生评价。深入理解学生评价不仅仅只是方法与技术层面的分析、判断与操作,更是逻辑理念层面的探究与教育教学内在属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维度看,"主体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目的主体性、责任主体性、人格主体性、活动主体性、发展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观上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师观上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上以主体的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价值观上,树立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