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等教育法的完善促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行政化是高等学校去功利化、优化人才培养、控制腐败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法中存在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不健全,权力分工、权力配置和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等缺陷,是导致行政化的法制原因.应通过修改我国高等教育法,完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确立学术权力主导地位;实现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教师民主管理权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配合;完善教师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师生权利救济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转型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化是我国大学的痼疾,能否去行政化事关我国大学的未来。在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外在表现是行政级别化,但其根子却在于学术对于政治的依附以及行政对于学术的吸纳。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对于学术权力的压制,官僚文化和行政文化对于学术文化的强制;在行政级别的外壳下,我国大学真正缺失的是大学自治的制度与学术自由的精神。我国大学的行政化绝非政策的失误,而是政府有意为之和学术场域自我异化的结果。在我国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去行政化首先要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然后再通过制度设计将学术与政治、行政与学术进行合理区分与重构,以抑制大学里的官僚文化与行政文化,张扬学术权力,恢复大学尊严,最终让大学回归大学,学术回归学术。  相似文献   

3.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是学术的根本规律.是高等学校的灵魂。也是党和国家基本的学术方针。为克服高等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内部政治、行政、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学术委员会改革应坚持学术自由,从学术委员会的治理定位、职权、组织、运行规程诸方面系统贯彻学术自由的原则.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保障学术权力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5.
"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其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理界定。通过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指出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分析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一年,"去行政化"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第一热词,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更是将关注化成实际行动,纷纷建议通过修改《高等教育法》来迈出去行政化的第一步.代表委员们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法中存在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不健全,权力分工、权力配置和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等缺陷,是导致行政化的法制原因.应通过修改我国高等教育法,完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确立学术权力主导地位;实现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教师民主管理权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配合;完善教师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师生权利救济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的非合理配置与实践中的泛化与滥用。高校外部行政化体现为政府行政权与高校自主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内部行政化体现为校长行政权与教授学术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重构高校内外部的权力结构。需要立法明确政府与高校的权力界限,尊重学术权,建立服务行政体系,重视民主参与管理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由于受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制约,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倾向突出,学术权力长期被压制,去行政化成为当前大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去行政化要求大学管理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其核心是围绕学术组织配置权力结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和学生的参与权利,使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更好地为学术事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认识和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十分艰难。在大学工作的一些同志认识到,大学的行政化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深受社会、政府的影响,完全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难以完全去行政化。但是,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部制度对外部制度的影响具有放大和消减的双重作用。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在"去行政化"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高校行政化是高校以“官本位”为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状态和倾向,它是在政府的长期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内部人员对利益的追逐而形成的。高校行政化的弊端表现为高校受政府行政管理的制约而缺乏办学自主权和高校学术权力的弱化,进而导致内部权力失衡。从逐步改变政府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和高校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两个方面入手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教授们成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和阶层,通过政府部门和学校内部各种专家委员会以及自己独立的教学科研活动,实现着自己的学术权力。可是,学术界、教育界始终坚持认为,高等学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过于强势,学术权力没有充分的实现途径,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高等学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执行者存在身份同一性或者交叉性,造成了权力分配和实现的路径冲突。当然也不排除行政权力过于强势,但如果学术权力过于强势,后果可能更为严重。最好的路径是修改《高等教育法》,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具体职能、权限以及实现学术权力的程序。同时各高校应当制订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学术委员会会议的议事范围、权力实现形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13.
高校"行政化"包含政府以行政的方式管理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管理高度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行政化"势必会导致大学自主权虚化,学术本位不彰。而目前正在推进的大学章程制定,旨在重新定位高校与外部权力的关系,落实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因此,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为契机来去除大学时行政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校行政学术化--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学校作为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 ,其内部行政应有别于地方行政 ,只有做到行政学术化 ,才能有效协调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切实按高教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5.
高校行政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与职能,使二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去行政化之后的高校必将更多地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顺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应当通过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组织结构、完善服务机制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权力是一个复数概念,可具体区分为政府与高校之间基于行政隶属的行政权力和基于行政管辖的行政权力,以及高校内部科层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等型态。高校行政权力的法治化面临"权力本位"、行政化运行机制和治理程序缺失等问题,其路径在于积极推进府际分权法治化、政府"清单管理"、明确高校法人权利,以及推进"程序之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政治权力是高等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相互作用的表现之一,是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股掌控大学命运的势力之中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目前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通过辨析高校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探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问题,得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理性逻辑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钟秉林在3月18日的《人民日报》撰文提出: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不是在大学取消行政管理,而是要加强科学管理,更好地服务大学发展。大学行政化现象具体体现大学和政府的关系以及大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20.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