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编辑生涯》,林君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林君雄,在他的著作《我的编辑生涯》(以下简称《生涯》)中总结自己40年编辑生涯时说:“虽然我是一只笨鸟,但是尽力了。”这句话说得很平和,并不崇高,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2.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俄]费·克·阿尔谢尼耶夫著,沈曼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费·克·阿尔谢尼耶夫最后写道:“永别了,德尔苏!”读完这句话,有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我知道,我终于走出了森林,告别了德尔苏,但心留下了,像美丽的喜鹊,在林间自由自在地飞行。《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是个陌生的书名,我听说这本书是几年前的秋天,在朋友的书房。他向  相似文献   

3.
丛绿 《出版参考》2009,(21):26-26
2009年2月,我接手了一套大型系列奇幻小说《时光之轮》的出版项目,任项目负责人兼责任编辑。这是一套被誉为西方“奇幻小说的里程碑”的奇幻作品,与《魔戒》并称为“奇幻两巨头”,目前已出版11卷,每一卷都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十位,全球总销量已超2000万册。  相似文献   

4.
白夜出版的几个集子中,有四部是以“影”命名的。第一部是《剪影》,继而又有《侧影》《掠影》《留影》问世。这是他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用优美、朴素、晓畅的语言写成的人物特写集。他曾写过一篇《丁玲的微笑》,刊  相似文献   

5.
时尚人物     
美国前总统杰米·卡特一直笔耕不辍,他撰写的第一本小说《黄蜂巢》11月11日在美国公开发行,这也是卡特出版的第18部作品。 卡特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写小说时说,“其实我只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而已。”现年79岁的卡特没有休笔的打算,不过现在他想去学习绘画。他还曾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6.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7.
吴十洲 《出版参考》2009,(12):39-39
萧乾无疑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从没有放弃过他的文学创作。他说,我感觉的愁远深于他们,我愁的是这迷离扑朔的生命。在从事新闻工作的日子里,他撰写并出版了多部中文和英文小说。人们赞扬他在早期新文学运动中的贡献,公认他是当时京派小说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去世后,对他怀有深厚好感的英国人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英国《泰晤士报》1999年3月31日的报道中写道:“萧乾是中国战前最优秀的文学天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体工作人员: 首先感谢你们出版了张扬同志的小说《第二次握手》,若不是打倒了“四人帮”,我不可能再会看到这样一本如此吸引人,感动人的小说,在此,也更应该感谢本书的作者,不屈的文艺战士张扬同志。我生活在异国他乡,祖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这本书,多么好啊!我想,象小说《班主任》,《我爱这一片绿叶》,《爱的权利》等小说都在纽约的华人报刊《北美日报》上刊登,我多么渴望这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0.
此风不可长     
上月某日,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买了一本书,是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份出版的《人本管理》。系《奇正管理丛书》中的一本。他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前言”中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劳作的结果”。他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许多地方似曾相识,经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严肃文学”的创作和出版都不大景气,因此有人惊呼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这大概也是事实,即使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仍然没有多少人要看。然而,王朔的小说、剧本、电影、电视剧,出一个红一个《渴望》让多少人牵肠挂肚;《编辑部的故事》又让人在笑声中品味人生;《过把瘾就死》把恋人的心态写得那么惊心动魄;而《我是你爸爸》则使人从荒诞中琢磨出正经的道理。不能不承认,王朔“玩”文学,玩出了新意;“侃”人生,侃出了平常人隐藏在深处的心理。王朔小说走进了普通人的行列,宛如平常一段歌,因此出现“王朔热”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蝇王》这是一本给威廉·戈尔丁带来无尽荣耀的书。——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小说家,1911年出生,1934年发表处女作。之后,写过多部小说,都未得以发表。1954年《蝇王》出版,才真正得到评论界承认,并声望益高。然而,即使这部力作,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问世也很难。就像许多一度埋没又破土而出的优秀作品一样,《蝇王》曾被二十一家出版社拒绝出版,我猜度,这可能与该作的“寓言”效应有关——文学作品的寓言性常给人带来恐慌,寓言揭示的深远意义,又使人们回过头去咀嚼,这就是《蝇王》的命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部让我如此迷醉又使我极度反感的书。”1991年9月26日我渎完米兰·昆德拉的《玩笑》(景凯旋译,作家出版社出版),情不自禁地在该书的空白页上写下了这句话。八年过去了,书中使我反感的部分,一直重压在心头,如鱼骨梗喉,不吐不快。我要让被昆德拉莫名其妙地抹上黑漆的伏契克的形象,在受误导的读者们头脑中得到公正的复原。昆德拉说这部描述“强奸与被  相似文献   

14.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年),即将出版,它精选了这十年间的代表性作品中,对于这期间出版的几百部长篇小说中只选了五部,其中包括了萧军同志的《八月的乡村》。这五部小说“被誉为新文学杰作”。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完稿于1934年,1935年初版,署名“田军”,由上海容光书局作为奴隶社的“奴隶丛书”之二出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广大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之中,爱国志士纷纷抵抗,也有些爱国群众离开东北进入关内。舒群(李旭东)于1934年春到了青岛,接着写信给他的朋友萧军和萧红,这  相似文献   

17.
繁星兄要出版他的第四本诗集了。这也是他第四次嘱我作序。 我捧起他用心铸出的这块厚重的“成熟的界碑”,眼前倏地幻化出这样的图像:一位毕生跋山涉水走四方的新闻工作者,在他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他没有“退”到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的花丛中,也没有“退”到无所事事打发黄昏的泥淖里,他“退”进了一方新的天地、一个新的梦境之中——这方天地就是诗的天地,这个梦境就是成为诗人的梦境。这方天地果然天高地阔,这个梦境着实五彩斑斓。应该说他是成功的,10年之间,他竟然写出了1000多首色彩各异的诗,出版了4本分量不同的诗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华俗出版公司1991年8月出版了一本叫《移民与近代美国》的书(署名“李其荣著”)。作者在《前言》中自称,他在该书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三大“突破”;一位美国史专家为该书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称这“是一部严肃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在国内“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  相似文献   

19.
索尔·斯坦是美国斯坦——戴公司的总裁,他曾写过六部小说。他在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国《出版商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使一般图书出版业有利可图》。“一般图书”的英文名词是“trade book”,即指在书店公开出售、盈利的一般图书,既不包括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专业图书,也不包括政府出版物,所以有时在中文中译成“贸易书”或“商业书”。  相似文献   

20.
“决定性瞬间”一词,是来自十七世纪法国神学上的一则条文。原文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看一个决定性的瞬间”。1951年,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特·布列松,在出版他的摄影专著《抓取的形象》一书的前言里,引用了法国德·瑞茨红衣主教的这句话。美国出版家狄克·西蒙,在出版布列松这本书的英文版时,他挑选了“决定性瞬间”这个词,并以它作为书的标题。现在,在新闻摄影中,“决定性瞬间”这个词已经成为大家极为熟悉的,甚至被用滥了的词了。在卡特·布列松的序言里,他并没有给这个词下确切的定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