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贡献尤为突出。池田大作创办创价大学,成立公明党,关键时刻发表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廖承志、池田大作依然为中日友好事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在1960年就任创价学会会长后,怀抱着坚定的人性主义信念在国际舞台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并将其形象地称作“人性外交”。池田大作人性外交理念,有其特定的含义与价值。它在创价学会的反战斗争、人学思想和政治活动中萌芽;在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与周恩来总理的历史性会见以及国际创价学会的蓬勃发展中得以实践;同时也在21世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浪潮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访问日本,考察日本企业教育,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我们访问日本的接待单位是日中经济贸易中心(原名是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从50年代起,关西本部就冲破重重阻力与中国开始了贸易往来,我们这次出访日本的担保人,日中贸易中心会长木村一三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在几十年时间里为中日经济交流不停地奔忙。现在仍置身于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会长的位置上。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更加密切中日经济贸易往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政府决定对日本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关心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日本的书籍和人士具有很大的热情;而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揭露;(二)“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更加深入地研究并领导抗日战争;(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致力于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并且把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作为近期目标,做了许多努力。毛泽东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想,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崇敬。最后,在毛泽东的最高决策和具体努力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日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决定朝鲜半岛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韩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但是,在日本对韩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后,两国邦交彻底断绝。1961年韩国发生“5·16军事政变”,其后朴正熙掌握国家政权,他不仅对恢复正常韩日邦交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而且推行了一系列改善韩日关系的外交政策,最终于1965年底促成了韩日邦交正常化。通过回顾朴正熙执政时期韩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从韩国国内政治和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三方面对韩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对邦交正常化带来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珍视友谊加强合作──我看中日关系福建漳浦县第四中学林调兴去年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6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这对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线=ANA” 2002年是中国和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2002年4月,日本的大型航空公司全日本空输株式会社(ANA)与中国西南航空、上海航空两大中国航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往来的图画上又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间团体大多成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一部分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其会员或因历史上的军事冲突,或因和平时期的文化交流而结缘于中国。通过对日本民间团体之一“大连会”成立背景的历史考察,客观思考承载“满铁”历史的“大连会”,如何以积极的行为超越历史的重负。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大连会”的许多成员以团体或个人形式在大连地区的教育界、经济领域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前,在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这一历史性的重大事件中,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起了重要的作用。谋求中日邦交正常化是田中首相审时度势,在日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下,所做出的正确决策。为加速推进和完成中日邦交正常化,为维持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田中首相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200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了“中日高等教育展暨日本留学说明会”,有37所日本著名的大学及1所日语学校的代表参加。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专程来到北京的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留学情报中心所长堀江学先生。记者:请问日本留学情报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编按]  相似文献   

17.
徐妍 《神州学人》2003,(3):16-17
2002岁末,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的“留学中国教育展”先后在韩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举行。其中,在韩国和日本的展览已是第三届,在德国和法国的展览,尚属首次。2002年恰逢中韩建交1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德建交30周年,因而这次较为集中的“留学中国教育展”,除了教育国际交流的意义外,还多少带有某种外交和政治意义。影响有多大?韩国 由北京大学等44所院校组成的赴韩第三届“留学中国教育展”代表团,2002年11月12日、14日、17日分别登陆釜山、光州和汉城,举办展览。11月17日在汉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过去学术界的研究多注重于政治因素与国际环境。本文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经济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了。正是日本经济界、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和访华热情及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愿望,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恢复中日关系的政治行动。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乃是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石原慎太郎是战后日本名噪一时的右翼作家。20世纪60年代,石原从文坛走上政坛后,一贯坚持顽固的反华立场,发表了大量的反华言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反动的破坏作用,成为日本反华势力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周恩来以远大的战略眼光看待中日关系,在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过程中,从民间贸易入手,发展中日贸易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促官”、“以经济推动政治”的格局。当日本政界出现变化时,周恩来抓住历史契机,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以积极主动姿态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了有力的推动,奠定了中日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