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日,学思教研记相长也。”这不是妄语,是我在教育科研过程中经过实践悟出来的一条道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为数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5.
《礼记·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系统地阐述了一套教育的原则和教学的方法,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对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还在探究中.文章也就基于此进行简单分析,旨在通过结合新课改理念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 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 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 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曰,学思教研记相长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语见《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对当时贵族私人讲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内容。这里「旨」指「味美」,「至道」指「最好的道理」,即所谓「明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扣心自问”等强调反思意义的至理名言,这些是从修身养性的层面上来说的。从教学层面上来说,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学记》就曾明确写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困”而后要“自强”,反思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与反思己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僵化的、教条的、无生命力的死教学,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2.
<正>《礼记·学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探讨教学论问题的专著,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1 800多年。它系统阐述了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原文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p.1516)。数千年前,古人就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观。时至今日,在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萃     
传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而资所学,以施于世。——王安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相似文献   

15.
<正>1.教学相长。《学记》引《兑命》云: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意谓,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又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2.启发引导。《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启发式的教学传统,提出:故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相长     
<正>【出处】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解析】虽有好的菜肴,但如果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高明的道理,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论述,如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既是对教者自身而言,又可泛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相长     
王远国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I0008-I0008
虽(即使)有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熟肉),弗食(不吃。弗,不),不知其(它,指嘉肴)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是故(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理解不深不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求诸己,即反回来要求自己)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己不停地钻研.不断地提高)也。  相似文献   

19.
曹芮 《考试周刊》2010,(40):92-92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教学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则只能是“一潭死水”,少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谢云花 《课外阅读》2011,(4):112-1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其中的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恩,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