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越来越广泛,一个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中小学语课堂上,许多教师动辄就是“请听录音”。“以机代读”越来越普遍,“教师范读”越来越少见。确实,“以机代读”给师生带来不少好处,它可给学生提供语音示范,可克服教师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指导学生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同时在教学中也可起到渲染氛围、陶冶情操的作用。但“以机代读”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教师范读”呢?笔认为.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了作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本达成共鸣.产生对学习语的浓浓兴趣,教师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以机代读”不能取代“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与“以机代读”相比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教师范读的效果佳,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同时“范读”的本身又是对学生“授之于法”,学生从教师的范读“导演”中得到方法、提高能力,教师的“导演”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在教学实际客观效果的验证中感到,语文教师的范读,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电教手段日趋普及,恰当运用录音机播放朗读磁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水平.但最近,我听了二十多节语文课,只有两位教师范读,而其他教师均“以机代读”.交谈中,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有录音机代劳了,老师不范读也行.再说,我们哪能像专家读得那么好?”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如何让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可以从创设情境、范读引路、理解感悟、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课堂预习指导“五读法”山西/穆枝一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范读(教师范读纪录音范读)全文时,让学生带着“本文主要写什么”的问题去听读,从而使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范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采取层友、诱导、设问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淡化范读常表现在教师以“机”代读,以“讲”代读。以“机”代读的教师不备课,课堂上依赖录音,电键一按,一放了之,还美其名日:“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某教师放录音,不料录音机出故障,只得口读。出人意料,这位教师不但读得毫无感情,还读错了几个字。以“讲”代读的教师课堂上开“口头支票”,提示学生哪里该停顿,哪里该重读,这句要用什么语气,那句要读出什么感情。结果,由于没有范读,究竟哪儿该停顿哪儿该读重音,学生根本没有弄清楚。  相似文献   

7.
维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体现其课型特点。笔者就“学文’才的“读”谈点教学建议。(桂林山扬这篇文章描述了桂林秀丽多姿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为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可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引导学生从读中求解。范读。在学生细致观察(桂林山水》彩色图后,可由教师范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观察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用哪些词语来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由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读课文,其他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勾画出重点词句…  相似文献   

8.
文本范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下的语文课上,"以机代读""请看视频""请听录音"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对此,教师应唤起学生的朗读期待,渗透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王海 《甘肃教育》2020,(2):99-99
朗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最显功底和才情的事儿。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亟需指出并纠正。一、用媒体范读代替了教师的范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涌入课堂,教师的范读逐渐被"机读"代替,教师觉得自己读得没有专业人士好,羞于当面范读,又懒得去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于是干脆用多媒体代劳,这种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而琅琅的书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等教学思想,已越来越多地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范读,顾名思义,即示范性朗读。它既是语文课中常规性的教学环节,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语音是否纯正,理解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恰当的一个重要的尺码。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但是,应试教育的积弊所体现出的一线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淡化和教师基本功的弱化,致使原本不十分强调的范读,倍受冷落,甚至竟无“一席之地”。笔者十五年教学实践中,却始终对范读“情有独衷”,现归纳几点试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 人们学习任何东西,总是需要有具…  相似文献   

12.
开明版语文实验教材中的《诵读》课本里选用的都是精品。如何让学生对诵读课兴趣不减,甚至越来越有兴趣呢 ?这里面有许多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变着花样”教《诵读》。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是教材中的第一个教学要求。要能背,必须要先会读,读好,读熟,最后完成背,即“熟读成诵”。读和背的时候可以采取许多种方法。以读为例,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范读;有自由读、同桌互读、前后四人听读、分大组或小组齐读、男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指名个别读、同桌读、几个人一起读、让学生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小老师”…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必须对已往语文教学的全程都进行思考并革新。针对阅读教学中阅读与思考分离、不同步的弊端,笔者在此就如何创造性地“范读”课文,结合《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初步尝试的“启引式”范读。“范读”应“范”什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清楚流畅等无疑都应“范”。但是,仅“范”这些常规内容,是很不够的。我们认为,“范读”课文,在以上常规内容的基础上,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用设问或独白等方式有选择地展示教师如何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读的阅读过程。这种展示…  相似文献   

14.
朱丽娟 《教师》2015,(9):2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进行范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范读,即教师把课文读懂、读通、读顺.通过教师的仪表、眼神、手势、姿态及身体各部位相互协作,共同表达思想、润饰口语、表露情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大道至简”,“读”领风骚: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齐读“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诵读教学法,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诵读教学法,以期使诵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条件加以灵活的运用,诵读法与讲解法穿插进行,讲读结合,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给力范读     
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认为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多元范读,帮助学生品出作品不同的意境。通过美读触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感受作品美。教师范读是既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如何让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可以从创设情境、范读引路、理解感悟、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诵读教学法,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诵读教学法,以期使诵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条件加以灵活的运用,诵读法与讲解法穿插进行,讲读结合,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