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其作品产生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后由西汉人刘向编定成集,并题名为《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的诞生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它冲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代之以参差错落、迭宕活泼的句法,篇幅长,容量大,很适宜表现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通观《楚辞》全  相似文献   

2.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化;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化,也滋养了它故的化。“楚辞”继承了《诗经》铺陈词藻、咏物说明,引类比兴的特点,但较之《诗经》,“楚辞”形式更解放,主题更深刻,手法也更多样了。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品大夫等职。他学识渊博。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歌,是创建楚辞体的主要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其它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一、别具一格的楚辞体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形以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因为《离骚》是其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夏初、再现于楚辞的华夏《九歌》从汉代开始,一直被当作“沅湘巫音”解读,根源于其易学结构、巫术原理失传,更与对歌中诸神的误读有关,以易学原理、神话分析为基础,可以发现诸神与八卦的一一对应,并对《九歌》结构意蕴与古代易图核心的统一获得认识。由此发现《九歌》的仪式秘密,即以巫术方式折祷夏民的和谐、安宁、生生不息。而屈原以《国殇》作为楚辞《九歌》仪式高潮而非后人辑《楚辞》时窜入的可能如果成立,就是对其寓意的发挥延续,即祈祷楚国的和平安宁。诗人最后选择一个属于《九歌》的自沉,用生命完成对它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楚辞》,较多的是《离骚》、《九歌》诸篇,对于《远游》、《渔父》、《招魂》之类,探讨个够,且多异词。 笔者认为,《招魂》一篇,在楚辞体系中有独特的地位。关于其作者和内容,本文采取屈原招怀王之说(即司马迁之说)。《招魂》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招魂风俗的基础上创造而成。它不仅在《楚辞》文艺珍苑中别具一格,而且在我国早期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也颇具独特的风貌。这种独特的风貌突出地表现在它那富于艺术魅力的对比之美。  相似文献   

7.
采薇 《课外生活》2020,(5):40-41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从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地方言,创作了一种崭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此后,也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楚辞》一经形成,便带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它拥有特殊的音调、音韵,浪漫深情,瑰丽多姿,蕴含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色彩,其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情,都韵味深刻,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巫史文化嬗变提出了对《楚辞》产生的看法.认为自西周开始的史官文化时巫觋文化逐步取代与正觋文化在荆楚地区的盛行,是《楚辞》在楚国诞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先秦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沿着巫觋文化──史官文化──巫觋文化这条轨迹迂回发展的,以《楚辞》为‘终点”,正好走了一个圆圈.这段漫长、曲折的历程值得我们认真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哀郢》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九章》中的第三篇,关于《哀郢》的写作旨意,历来看法不一。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认为《哀郢》是屈原遭怀王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宋人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同意这种看法,只是认为是遭顷襄王放逐,非怀王。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倾向洪说。这可为第一种看法,即屈原遭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根本否定了汉宋以来的旧说。他认为“方仲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选自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四)》。1963年10月第一版时,文章即出现了如下错误:“所以《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国殇》是《楚辞·九歌》中的篇目,不是《楚辞·九章》中的篇目,应该说,《楚辞·九章·国殇》的错误是很明显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笔误,因为文章下面的注释说“见本书上册523页”。打开上册523页,在选文《国  相似文献   

12.
梅山文化是产生于楚地的山地巫文化。它与楚巫文化经典中《楚辞》、《山海经》有着紧密联系。从《楚辞》、《山海经》中可看出梅山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战国后期楚国著名诗人,《九歌》同《离骚》一样,也是他的光辉作品之一。但近年来日本学术界重新出现了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倾向,并抬出我国四十年代何天行所著《楚辞作于汉代考》一书为据。对于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不能置若罔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与《诗经》张家英《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又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还是我国古代儒家施教的一部重要教材。在我国古代文化与文学史上,它都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太史公撰写的《史记》中,对它有相当广泛的引用,相当深刻的论述。而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诗经》、《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对于楚辞中的《招魂》一文,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问题一是作者是谁;二是到底招谁的魂。本文认为,《招魂》为屈原所作,其所招之魂为屈原之生魂。因此,《招魂》所表现的是屈原魂归楚国的愿望,并以此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思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经》与《楚辞》的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涵咏二者文本,从内容、结构、手法、风格及思想方面考察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出土文物与考古资料进行古代典籍研究,已成为当今学者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楚辞》在我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因此以考古文献校读《楚辞》不仅为《楚辞》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更使此项研究越发具有权威性。本文着重从考古文献与《楚辞》校读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并举例此学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以此阐释考古文献对《楚辞》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楚辞     
《楚辞》是汉代刘向编订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七篇,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它的文学影响,要高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