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现实状况,以及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这一根本特点,要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用户为社会做出贡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人本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图书馆的“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内部的“人”——图书馆员,另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外部,但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图书馆用户(读者)。因此,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把图书馆的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都纳入到以馆员根本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燕 《科学中国人》2014,(3S):24-25
要使图书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而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它包括了图书馆内部的两大重要资源,即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满足他们的要求,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实现他们的价值,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最终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云 《科技广场》2006,(12):58-59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和动力;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重视知识和人才,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活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人本管理的理念,阐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2个要素,即人和物,指出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本化,必须做到内部人员管理人本化和为读者服务人本化。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人本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就是将人放在首位,各项事务围绕人的需求和发展来展开.在图书馆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承认、尊重并实现人的价值。文章阐述了人本管理的起源、内涵,强调了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观念的转爱和理念的提升.还应遵循七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叶锦青 《情报探索》2023,(1):107-111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新数智时代下图书馆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人本思想的应用,以此思考并确立起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促进图书馆的高质量转型和创新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法、预测分析法,从馆藏建设、数字服务、空间布局等方面对人本思想与对技术创新的融合应用进行了阐析与思考。[结果/结论]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日新月异,图书馆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与功能,人与图书馆的联结方式、信息交换模式、思维创新场景等也都发生了变化,但一切建筑、空间、业务、技术、场景应用都应围绕服务“以人为中心”的这个价值根本,赋予图书馆与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和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与创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也越来越被各界所认同。而人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之一,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应该是每个图书馆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以下将着重针对人本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新馆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网络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扩展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如何使新建设的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就必须研究在新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如何实现,快、准、全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人本理念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确重大的现买意义。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的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服务的人本性角度来构建大学图书馆文化是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校园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本质和宗旨,要时刻把校园人的需求当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目标,充分尊重馆内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