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玄中记》是地理博物志怪的代表作品,东晋郭璞编撰.此书文化价值虽高,然原帙亡佚多时.元代陶宗仪《说郛》,清代茆泮林《十种古逸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叶德辉《郋园先生全书》,以及近代鲁迅《古小说钩沉》,大多从古注、笔记、类书等不同文献中钩沉补阙,创获颇多.笔者试图考察、比较上述六家辑本,以便在探讨特征、判其优劣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2.
唐前所撰十六国旧史均已散佚,清人汤球辑有《三十国春秋辑本》,最近吴振清先生为《三十国春秋辑本》作校注,并补汤氏失辑佚文36则,但仍有不少失辑,此补汤氏、吴氏失辑52则。  相似文献   

3.
唐前所撰十六国旧史均已散佚,清人汤球辑有《三十国春秋辑本》,最近吴振清先生为《三十国春秋辑本》作校注,并补汤氏失辑佚文36则,但仍有不少失辑,此补汤氏、吴氏失辑52则。  相似文献   

4.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共420卷,明代以来陆续散佚,今所存仅约原书之半。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先后有人对该书进行辑补,其中张元济、何卓辑有二十七卷(见中华书局1981年版新校本《夷坚志》);康保成有《〈夷坚志〉辑佚九则》,载《文献》1986年第3期;李裕民有《〈夷坚志〉补遗三十则》,载《文献》1990年第4期;王秀惠《〈夷坚志〉佚文辑补》,载《汉学研究》第7卷第1期;李剑国辑有佚文22则和一些片言只语,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许家星 《兰台世界》2012,(15):54-55
苏轼《论语说》佚文经时贤搜寻,日益完备,舒大刚先生在增补诸家所辑基础上,汇为一帙,尤便学者,然亦未竟全功。今循时贤之轨辙,于《四书或问》、《四书通》、《朱文公文集》诸书拾得《论语说》佚文十余则,恐不乏补遗之助。  相似文献   

6.
古佚书是一笔数量巨大的世传文献遗产,是深入研究古代文史哲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但至今尚未全面汇集整理,故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汇集整理工作.前人补辑古佚书有所处时代早而可看到现已失传古籍的优势,我们所处时代晚却有可利用大型数字化古籍库的方便.把这两种优势结合起来,在汇集整理前辑古佚书的同时来做古佚书补辑工作.前辑古佚书汇集整理工作程序有四: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辑佚文.古佚书新辑工作程序有三:汇集前人辑佚成果,剔重考辨;利用古籍数据库补辑;查对近其世之书(距所辑佚书时代越近者越可靠)校对补辑佚文.最后,汇合新旧辑佚成果,加以考辨,整理成为分部分类编排的多卷本的<古佚书全辑>.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学者卢文弨的文章多散佚,今天传世的本子是乾隆六十年刻的《抱经堂文集》,《四部丛刊》、直隶书局影印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皆源于此本。但两百多年来并未有人为该集搜辑佚文,笔者今搜辑的卢氏序跋文五篇,爰为补辑,亦望借以引起专家学者对该文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刘斧,北宋时期重要文言小说家,编著有《青琐高议》、《青琐摭遗》、《翰府名谈》等文言小说集,都程度不同地在流传过程中散佚,学人对其佚文已有所收辑。其中程毅中先生辑有36则,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青琐高议》之后;李剑国先生《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辑126则;赵维国先生《〈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载《文献》2001年第2期)辑有7则。此检索诸书,复寻得佚文二十馀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10.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辑考》所辑的第一篇"佚文"——晋张说的《游九龙潭宴别序》,并非晋人张说的文章,而是唐朝宋之问的作品。它的完整题目  相似文献   

11.
《道教灵验记》是一部典型的道教文学作品。现留存的十五卷本和《云笈七签》六卷本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后者有部分作品是他人增补,非杜光庭原作。《云笈》本可辑补佚文,并可以借此窥探全本《道教灵验记》的原貌。《道教灵验记》成书于杜光庭乞游成都以后、依仕王蜀之前的隐居期间,并非一般以为的前蜀时期。基于此,其成书背景和编撰目的也与《王氏神仙传》、《墉城集仙录》等仙道类作品有所不同。另外, 《道教灵验记》文辞优美,叙事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类书对于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过重要作用,文章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古小说钩沉》为依据探讨类书功用,并阐述了类书在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追本溯源方面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4.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孙星衍《周易集解》是乾嘉学派在《周易》辑佚及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该书补辑了李鼎祚《集解》以外旧注5 0余家,搜集佚文5 0 0余条,对李本具有拓宽、补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嘉定钱大昕全集》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今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和《四部丛刊》中发现集外题跋六则,爰为补辑。  相似文献   

17.
《兼名苑》是一部汇集事物别名异称的类书,其书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便已遗佚。只有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和段公路的《北户录》有少数几条佚文,但在日本典籍如《辅仁本草》、《倭名类聚抄》等书中却散布着《兼名苑》的大量佚文。李增杰、王甫两位先生钩沉中日古籍中的遗文佚句,辑录成篇并作了详细的校注,即嘉惠学林的《〈兼名苑〉辑注》。读完掩卷,觉得书中在追溯语源、词义考辨、名物认识以及文字校勘等四个方面尚有补缀之处。  相似文献   

18.
《嘉定钱大昕全集》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今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和《四部丛刊》中发现集外题跋六则,爰为补辑。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蛇”的传说,现辑录于此,以飧读者。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入足入手,长三尺。人生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巨蛇]《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 [长蛇]《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 豪,其音如鼓柝。…  相似文献   

20.
张升 《图书与情报》2005,(5):100-103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大典本《春秋会义》的不同版本,指出:大典本的初辑底本均注明每条佚文在《永乐大典》中的出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所作的辑佚工作是颇为复杂的,也是用功颇勤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在进行校订时,还尽可能多地参考它书进行校勘、补辑;四库馆办理的大典本,有不少经人录副而流播于外;抄成的《四库》大典本定本,也有可能未被收入《四库全书》。这些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大典本初辑及整理情况,更客观地评价〈四库全书〉开馆期间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