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及其心理学的根据.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主张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和态度。以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大学英语实训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作为有思想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敏 《考试周刊》2007,(30):118-1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及其心理学的根据,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舒习军 《考试周刊》2009,(8):141-141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赵得龙 《教书育人》2013,(27):36-37
一人本体育思想的内涵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物在美国倡导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其基本观点强调"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由,挖掘人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尊重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一点与马克思所提倡"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育观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教育观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把教学对象作为“人”来看待。文章力求就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育观所涉及的内涵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吸取知识类型、学习动机、学生个性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感态度和适当紧张心理有利于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超 《华章》2011,(29)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个性化发展.本文仔细分析现代人体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研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被称为心理学“第三种力量“(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而言)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成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趋向;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其重要的.[1]在教学上,人本主义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成长.在学习上,人本主义强调培养“充分起作用的人“,即在现实中是能自我提高的人,能适应社会有创造性的人,经常在自己身上发现新东西的人,自尊也尊重别人的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即基于理解的学习,自主、自觉的学习.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重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和制度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意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情绪辅导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了只有尊重人的主动性,给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人才能够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写作教育失败的症结在于缺乏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缺乏符合当代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写作教育观.写作教育工作者应彻底转变观念,将写作教育置于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中加以理解和认识,注重对写作本体的研究,将写作教学放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认识.人本主义的写作教育意在强调对学生的人本关怀,以建构学习主体的人格心理品质为宗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摆脱以技能技巧训练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调动写作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写作教育培养人才之功用.  相似文献   

11.
论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对美国传统教育进行冲击、倡导教育改革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它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引向了学生。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的教育观的简要介绍 ,探讨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参与,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主张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评价,尤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中的作用。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视角谈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姜元玖  刘天海 《考试周刊》2008,25(19):22-23
新体育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与新标准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人本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合称心理学上的三大势力,"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理念。人本主义反对把人看作动物或机器的同时,批评只重视人类认知结构的认知心理学,对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情境。我国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由于受到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请您依据人本主义理论谈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注重"意义学习"。他认为"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它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时,他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依据人本主义理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诉求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新课程强调的发展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写作评价忽视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从而导致了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参与,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评价, 尤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中的作用.本文从写作过程观出发,以人本主义的视角,探讨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教学观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马锦华 《教育探索》2002,(10):25-26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研究人的内在需要、动机、情感和兴趣,尤其重视研究人的潜能的发挥,强调培养人的个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认知与情感的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以及情感化的师生关系,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其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本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所以我国的素质教育必然要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陈敏 《考试周刊》2007,(33):86-87
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本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重视综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孙宏 《中学教学参考》2010,(13):126-127
近年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我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