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但在学校中还存在着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人格尊严、隐私权、财产权、身体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分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益行为的原因和现象,提醒社会特别是学校的教师关注学生权益的保护,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弱智儿童的侵犯行为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智学校的教师都认为矫正弱智儿童的侵犯行为与开发他们的智力、教授他们知识同样的重要。为此,许多教师往往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采阻止和矫正弱智儿童表现出来的侵犯性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地把握弱智儿童侵犯性行为产生的原因,矫正工作常常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因此,正确把握弱智儿童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矫正他们侵犯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活跃、最显性的表现形式,它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以师生为主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学观点出发,可将学校体育文化分为:体育物质(包括制度)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体育审美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包括物质、行为、精神文化建设。当前普通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是:既无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无具体…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园里欺负人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的一种侵犯行为,包括对他人恶意推搡、打骂等身体侵犯行为以及取侮辱性的绰号、散布谣言等名誉侵犯行为。学校中的欺负行为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妨碍他们的成长发展。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控制,对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我国的教育法制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及学校管理者法制观念尚不健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如教师体罚学生导致伤亡、学校安装摄像头侵犯学生隐私、学校违规处罚学生等。同时,以学校为被告的诉讼也逐渐增多。由于相当一部分校园诉讼起因在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因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特点和体育活动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培养职校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有力的条件和更加明显的效果。本文探索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目的是使教育者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求知行为的前提,也是学生体育学习中产生"求练"行为的前提。本文试图根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崔进勇 《天津教育》2022,(27):16-18
<正>体育强则中国强,高中阶段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是一个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期。高中体育教师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教学行为关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关乎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引起重视。作为引导者,教师方方面面的表现都会影响实际教学。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与认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学校侵权行为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侵犯教师或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学校侵权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校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其次,学校侵权行为是一种发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最后,学校侵权行为的侵权对象是学校中的教师或学生,它侵犯了教师或学生所拥有的合法权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是履行和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职责的专门人员,他们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因此,由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职务行为所导致的侵权行为属学校侵权行为,由学校承担相…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外因(家庭、学校、社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锻炼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体育消费状况、其它因素;学校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高考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氛围、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学校体育比赛、体育课教学、其它因素;社会(社区)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健身群体、社区体育宣传、社区体育指导、其它因素,但选择最多的是无社区因素影响,并对促进高中生体育行为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现实中 ,常有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予以分析 ,探讨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法律责任等。一、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侵犯学生的入学权。表现为父母或者监护人不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学校拒绝接收应该入该校学习的学生等。2 .侵犯学生的上课权。表现为有些教师把上课违纪生尤其是学习落后违纪生撵出课堂 ,或者学校为赢利或出于其他原因而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商业…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是体育锻炼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意识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协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师管教权、知情权的冲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学生私人活动方面的隐私权、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和侵犯学生个人领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作为主要目标。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和潜心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思路,以飨读者。一、增强体育课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意向和看法,它是产生体育行为的思想基础。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在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和学生的自我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受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学生的体育意识又作用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价值观以及体育行为的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谈学校体育中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及其表现特点山东枣庄市第十八中学丁佩体育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学、课外训练、运动竞赛,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一种人与人密切联系的群体牡会行为。为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就...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是体育锻炼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意识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在个体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重庆不同地区7所中学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学校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学校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体育锻炼不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学习压力过大和缺少场地设施。体育课程、师生关系、学校设施、锻炼机会和体育社团均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体育行为的养成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知行脱节,主客观评价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社会体育行为的培养。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知信行行为干预理论,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有效整合学校、社会体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社会体育实践能力,完善大学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对实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增强大学体育教育社会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