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情歌》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歌剧《苍原》的主题曲,在剧中共出现三次,这三次分别讲述了女主角娜仁高娃在爱情、亲情、民族大义之间矛盾又坚定的心路历程,并结合正谱伴奏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来塑造娜仁高娃纯洁善良和对爱情无比坚贞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演唱和理解歌剧《苍原》的主要唱段《情歌》,本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在查阅、整合大量参考文献之后,从更专业,更客观的角度阐述人物情感,分析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更深层次的探索《情歌》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同时也能提高本人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主要唱段《情歌》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将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做粗浅的阐释;第二部分将简单地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从娜仁高娃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感着手分析《情歌》的艺术表现;第四部分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简单的谈及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中西分岐”、“土洋之争”等问题困扰。本文跳出单纯思考歌剧技法的窠臼,将创作、表演风格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结合起来。并通过两部不同时代的巅峰剧作--《白毛女》、《苍原》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对比,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优秀歌剧创作的关键要素,为歌剧创作者把握中国歌剧发展的脉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苍原》是中国当代民族歌剧的优秀代表作品,由黄维若与冯柏铭编创剧本,曹其敬导演,徐占海、刘晖作曲,是运用西方歌剧形式同时又具备中国民族民间特点的歌剧。《情歌》作为该歌剧的重要唱段,是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值得训练并需仔细研究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与精湛的舞台表演,成为歌剧艺术得以表现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辽宁歌剧院1995年首演至今的歌剧<苍原>,其音乐体现出了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该剧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  相似文献   

7.
《情歌》是一首经典的咏叹调,而咏叹调又是歌剧中对故事重要情节的抒发和演唱,对整部歌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咏叹调的感染力是瞩目可见的,它不仅仅依靠歌曲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和技巧,更多的是需要表演者对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的把握和诠释,才能让观众通过聆听更直观的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在本文中首先我简单阐述了对咏叹调《情歌》的创作背景和歌剧《苍原》的研究和论述,其次通过对《情歌》的艺术特征,以及通过学习《情歌》得到的价值发表我对咏叹调的独特见解,也说明了音乐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处理对整首歌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今后在声乐上的学习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7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从3月拉开帷幕后,到目前为止,已有《阿美姑娘》、《凤仙花》、《弄臣》、《卡门》、《苍原》、《图兰朵》等多部歌剧在北京上演。此次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观摩世界各国优秀歌剧节目的机会。同时,也对我国歌剧形成了一股冲击,引发了关于歌剧的新思考,使人们对我国歌剧的发展问题再次投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托斯卡》是由意大利歌剧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该歌剧在整个歌剧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歌剧蕴藏的艺术感染力,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该歌剧的内容也因此被业内学者进行研究,希望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本文通过对歌剧《托斯卡》的艺术感染力进行分析,希望对人们了解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民族歌剧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已经成为一朵璀璨的花朵,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族歌剧《苍原》创作于1987年,成为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是中国歌剧发展中的一部黄金著作。其中这首《情歌》就是其中的主要唱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贯穿整部歌剧,每一乐章都有出现,笔者将对于该歌剧进行简单介绍,并且从作品的情感处理、气息控制两方面分析其中的演唱技巧。此唱段受到了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并拿它来作为提高演唱技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格林卡的艺术成就举世公认,他对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有奠基之功,所创作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正是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本文主要选取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这部作品,对其歌剧的音乐意义、音乐戏剧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格林卡的艺术成就及其所代表的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创作风格予以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歌剧讲堂满庭芳——2013年闵行区中学生歌剧艺术欣赏会"在上海城市剧院展开。来自全区50所学校的近2万名中学生,再度开启一年一度的高雅艺术之旅。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8场演出,由上海歌舞团演员领衔主演,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外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猫》《剧院魅影》《白毛女》《江姐》等一一呈现。演出现场,艺术家们讲演结合,让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歌剧,学会欣赏并喜爱歌剧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歌剧《茶花女》是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歌剧的代表作,在世界歌剧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威尔第凭借着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的音乐创作技法,除了在视听上给人们营造出所有伟大的艺术悲剧所必须要具有的"崇高"的审美感召力之外,更坚持把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创作技法与时代音乐风格相结合,用歌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茶花女》的文本精旨。从该剧中女主人公的重要咏叹调的角度分析歌剧《茶花女》的悲剧性,以及作曲家独具匠心的音乐语言背后所蕴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歌》在《苍原》全剧中共出现了三次,是整部歌剧的一条感情线索。要演唱好这首作品必须要先对这部歌剧的时代背景、故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对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最后再通过对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呼吸,情感,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处理,做到完美的演绎这首作品,达到观众能与演唱者产生共鸣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7,(6):55-55
近日,北京四字姓名的初步统计结果公布,四字姓名人口数为11198人,四字姓名前十位分别是:斯琴高娃,斯日古楞,索朗多吉,乌兰托娅,德吉央宗,米玛次仁,索朗卓嘎,杨春白雪,次仁卓玛,娜仁高娃。  相似文献   

16.
歌剧的由来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大型艺术体裁。最初的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那是在佛罗伦萨城为意大利贵族举办的豪华的音乐表演。随着时间推移,歌剧这一艺术逐渐从狭窄的贵族圈子里走到了广大民众中来。18世纪之后,西洋歌剧艺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世人所熟知的有比才的《卡门》;威尔弟的《奥塞罗》;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等等,都是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堪称世界古典歌剧的曲范。  相似文献   

17.
歌剧《白毛女》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引导了解放区文艺的时代走向,实现了文艺作品的政治价值和艺术魅力方面的高度融合和统一。歌剧《白毛女》其艺术审美性通过本身所特有的历史价值来塑造,通过人类审美意识,艺术的真善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三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施光南是20世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其中对于歌剧创作的追求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和《屈原》开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严肃歌剧创作的先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施光南歌剧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8、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非常繁荣,尤为人们所喜爱。19世纪后中叶,威尔第在传统歌剧之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他写完了最后一部歌剧《法斯塔夫》之后,普契尼(1858-1924)的歌剧便占据了意大利歌剧舞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具有震撼力的综合艺术形式来说,歌剧艺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艺术魅力。本文将选取意大利著名歌剧家普契尼的《图兰朵》作为分析的对象,对于其中所塑造的柳儿形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歌剧家通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使得柳儿逐渐从一个文弱的女子转变成为一个生动、鲜明且感人的歌剧艺术形象,从而让柳儿这个角色具有了长久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也让该歌剧作品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与撼人心魄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