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主要是以网页为载体形式快速实现信息的交流互换。虽然网页作品在知识产权法上的地位还未确定,但通过细化分析,其应当是整合了域名、界面作品、邻接程序的综合性作品,而廓清网页作品的客体内涵,既有利于准确定性其法律地位,也有利于对其进行综合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版权,亦称作权,是指作对其创作的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作权法》的规定,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它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其保护期限为公民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该作品作权归单位所有,则保护期限为作品发表后50  相似文献   

3.
续写作品是基于原有作品而创作出的全新作品,在新作品中已看不出原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但可以看出它是源着原作品而一脉相承的,具有依附性、独创性。续写本身即可成为一种对原作品的变相使用方式,无论是对作者因死亡未完成作品,或者是对原作者完整作品的续写,都必须经原作者或者其继承人,法定著作权管理机构授权或者同意。  相似文献   

4.
该书对历代文学作品予以综合考察、全面评价;对同一时代不同流派、不同体裁的各类作品,力图兼顾各家,对每一个作家的作品也力求其全,对作品的品评和赏析,深入考察其精髓所在,阐明其认识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同一流派的作家或类型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评析,甄别思想高下,风格异同;将社会发展状况同各类文体发展的自身原因结合起来论述,以揭示规律,指明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文本出发,梳理张爱玲作品中在表现主题与技巧上有利于当时主流意识作品之处,并希望能廓清作品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暗合之处,使其作品的“超前性、“现代性”浮出历史的平面。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封闭内倾的个性,不善与外界交流的性格特征,使其作品充满恐惧和无望;挥之不去的父权的巨大阴影,使其作品充满了荒诞与焦灼;而犹太民族无穷灾难带来的心灵上的永久创痛。使其作品充满了苦难、无助与无法排解的苦痛。面对这种生活的绝对力量,人类存在的孤立、无价值、无路可走,便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著作出租权系著作财产权之一种,其客体为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著作出租权仅限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录音录像作品。研究著作出租权理论及其实践,对完善著作权人的权利保护,协调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完善我国著作权制度,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约从小学语文课开始,我们就养成了一套分析欣赏诗文的固定程式,那就是先分析中。心思想(或曰“主题”、“思想性”之类),再分析其写作特点(或曰“写作手法”,“艺术性”之类)。在对思想性的分析中又把阶级性、人民性、现实主义、爱国主义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凡具有这些思想内容的作品,不管其艺术性如何,皆予以肯定;而冷落和贬低具有自然美、人性美的诗文作品,这一类作品,不论其艺术成就怎样,总要指出其思想内容的消极性和不足。分析艺术性也只注意对语言、结构、修辞等特色的分析,很少对作品进行审美把握。随着极左思潮的摒…  相似文献   

10.
文学鉴赏时的想象其实就是缘文驰想,即读者从作品出发尽量放开思维的缰索,任其纵辔奔逸,而后再把想象材料归向作品,从而得出源于作品又高于作品的意象。同时,作品对想象的诱发性与读者想象的放纵力的结合又会导致想象空间的无限展开。这种想象按其不同生想状况,大致可分为设身处地、触景生想、意象加工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顾太清在创作思想、作品题材及作品风格方面比一般闺阁作家更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独特性。作品真率自然,以气格、意境胜。顾太清词的成就尤高,与纳兰容若并称,其词作在艺术风格上超越了一般的闺秀词人。  相似文献   

12.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对不同的钢琴作品进行分析,正确把握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正确理解其内涵,把对音乐的诠释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演奏之中,这样才能触及到所演奏的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在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虽属其早期作品,但在创作手法上已与海顿、莫扎特有了很大区别,作品更为复杂、宏大、更富创造意义,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其中、后期作品的某些发展趋势。该作是贝多芬的钢琴代表作之一,与作品57(热情)、作品13(悲怆)、作品27之2(月光)、作品28(田园)、作品53(黎明)等奏鸣曲相并列。探索该作独特的创作技法,对于进一步研究自古典到浪漫时期创作手法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丰富庞杂、深奥隐诲的作品,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予以观照、诠释,一直是评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把卡夫卡及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犹太教相联系,从宗教影响的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进行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5.
曹洪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3):100-101
当前,无论各种书法展览还是创作队伍,无论人展作品还是获奖作者,无论作品数量还是作品质量,隶书作品似乎无法与行草作品比肩,这样的现实好像是隶书发展的悲哀。隶书恼苦何出?出路何在?但倘若回顾当代隶书的发展历程,便可理清其发展轨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新闻作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文化角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本色。文章论述,文化色彩、文化容量、文化体式是新闻作品文化品位的基本特征;新闻作品文化品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其文化功能的强弱大小。  相似文献   

17.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作者以其精练、简洁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其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富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雨、高山、平原等事物外,还有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酒在这部作品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丰富而深刻,鲁迅的形象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如何评价他的作品,分析他的形象,差异是客观的,但应主要依据其作品本身和确凿的传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作家代表,是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既参加左翼运动,熟读《圣经》,又酗酒、殉情,在这种积极与消极的矛盾之中,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试通过太宰治早期及晚期两篇作品,分析其参加及脱离左翼运动的原因,剖析其精神世界,为解读太宰治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电子作品是学生利用WPS、Word、PowerPoint、Frontpage、Flash、VB等较为实用的应用软件制作出的电子报刊、网页、动画、小软件等数字化的作品。开展电子作品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