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天民 《体育科学》2004,24(10):17-20
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是对竞技体育产生需要、并且与竞技体育发生价值关系的人,是在竞技体育的价值活动中主动地作用于对象的人。在竞技体育活动中主要有训练主体、竞技主体、欣赏主体和管理主体;影响竞技体育的价值产生的主体因素主要有主体的需要与利益、主体的生理素质、主体的心理素质和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成;竞技体育的价值客体由物质客体层面、人自身的活动客体层面组成;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和竞技体育的价值客体分别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主客体之间表现出特有的主客体一致性、主客体对应性等关系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美感教育的特征体育美感,是主体的美感和客体的美感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对象是由学生自身的动作和行为所构成,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通过自身仿效、体验而领会的过程。体育美感不仅表现在欣赏者身上,而且也表现在参与运动的学生身上,这种体育美感的双重性,是体育美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星华 《体育学刊》2007,14(5):29-31
体育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它有不同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既表现在全球化中,又表现自身的层次性;它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体育与各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体育全球化是体育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的互补,而不是体育文化的同一化,更不是西方化。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个“两主”关系,长期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对于教学中的客体的研究则不档重视。人是实践的存在物,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除了把人类以外的事物作为实践的对象,还把自身作为对象。一旦人类本身成为实践的客体,就使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加复杂了。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在研究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的体育教学空间结构中 ,发表过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文章 ,但也存在一种夸大主体作用、忽视客体作用、遗忘中介作用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重视的一个问题 ,否则将对基层体育教师产生一种误导。(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要素 ,中介系统要由主体来运用和掌握。认识客体、改造客体、占有客体也通过主体的活动来完成。因此 ,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程度的深浅 ,参与体育教学能力的强弱 ,常常决定体育教学发展的深…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起源以及体育与文化的融合过程,认识到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这样一个不可分割的同一体中形成的。体育是人类认识自身、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以最集中、最强烈、最壮观的形式,体现着主体与客体这样一对哲学范畴,同时也反映着既是自然、又是文化这样一对哲学范畴。揭示出在当代,体育必将成为完善人类健全的体格、高尚的道德、博大的情怀、坚强的意志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审美结构是体育美和体育美学中运动主体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机制。体育审美结构的主要要素有体育审美对象、体育审美意识和体育审美欣赏。体育审美结构具有:动力、表象、理性、社会、愉悦和创造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畔领 《体育世界》2011,(7):107-109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体育价值取向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密不可分,是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发映。通过对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与解读,当前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人文体育价值取向为主导,承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及适当保持二者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的双主体性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体育教学主体的活动具有双向性,师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者”和“对象”。体育教学过程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指置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0.
价值论方法的介入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工具。体育的目的价值必须以人作为目的,目的价值表示的是人的生存意义、生存理想,以及表现为以体育主体的需求为尺度的合目的性;而体育的工具价值表现为以客体为尺度满足体育目的的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与体育现象两个概念是主体与不同客体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们也是主体与客体间不同性质的关系的反映。当我们以活动来指称体育时,主要反映了对主体存在方式或主体状态的一种规定,表现了主体以某种行为模式的操作过程。因此,体育活动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主体借助于“工具”与客体(人的躯体)发生的一种实践关系。当我们以现象指称体育时,则反映了我们是以主体身份认识和考察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本身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在体育活动中以主体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高中体育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1 体育与人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 ,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与每一个社会生活主体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体育在人对自身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 ,充分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 ,是因为体育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有利于人体结构的改善 ,这就是强身健体的过程 ;体育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 ,是因为体育是对人的一种特殊教育过程 ,体育使人得以全面发展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有利于社会整合。  体育反映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追求和创造。人生活在社会中 ,既要与自然发生联系 ,又要处理社…  相似文献   

14.
徐勇 《体育师友》2001,(5):39-39
人类天生就有各方面创造的潜能,而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的激发或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泼、快乐、健康、进取的境界中,创造性的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论全球化时代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冲突的形式及意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宋小荣 《体育与科学》2005,26(2):26-28,32
在全球化这一复杂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冲突日渐突显,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针对这两种不同体育文化形态在中国不断交流、碰撞的现实,对它们的价值冲突作出一种理性分析,概括它们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与特殊蕴涵,旨在探寻未来中国体育文化统合价值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面前,体育大有可为,前提是只有有了体育自身的和谐,中国体育才能践行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社会在动态的平衡中向前发展的时候,体育中的冲突现象也如影随形,随时都可能爆发;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谐"."冲突"与"不平等"无处不在,然而,在"冲突"和"不平等"的背后却散发着"和谐"的曙光,我国体育事业必然伴随着社会的曲折发展而不断地克服冲突走向和谐;在和谐语境下,中国体育应在诸多冲突中重塑自身、建构自身和谐的同时,发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消费质量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笔者注意到在评价体育消费水平时,忽略体育消费质量这一重要内容,单以个人占有体育实物消费品的数量或用支付体育消费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所谓体育消费质量,就是体育消费主体、体育消费客体和体育消费环境三者结合所产生的体育消费的质的规定性。消费质量问题既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也反映人与物的关系,反映消费主体、客体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主体质量   体育消费主体即消费者,在我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体育管理职能部门的消费,指体育机关、体育场馆和运动所、俱乐部等单位的日常开支以及训练和科研…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构成结构。调查表明,体育的各项价值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低参与率和体育能力的低水平及体育教学价值工作的薄弱,使学校体育的价值创造链产生断裂。剖析了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价值创造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应从价值目标、价值需要、价值手段等基本环节上进行修正,以实现体育价值的创造,为学校体育中的价值研究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全球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体育全球化的实质是欧美化。奥林匹克是当今体育思想、组织制度、内容形式的集大成者,欧美中心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特征是“输出”意识强烈、排他性、强化认同。欧美中心主义的体育全球化与人类的理想是相冲突的。在新的世纪,体育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体育全球化必须以文化的差异为基点,充分认识世界体育发展主体的多元性。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是体育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可仲裁性是法定与约定之间的临界点,唯具可仲裁性的争议事项方能提交仲裁合法解决。可仲裁性主要是指客体可仲裁性,由此延伸出的主体可仲裁性是其辅助判断标准。客体可仲裁性表现为彼此包容的应然态、法然态和实然态三种形式。竞技体育争议是非平等者之间的具有纪律处罚性的争议,依仲裁法理不具可仲裁性。CAS仲裁规则及其实践肯定了"与体育相关"的具有"纪律处罚性"的竞技体育争议的可仲裁性。这不是对传统仲裁理念的违背,而是因应体育个性进行的仲裁理念之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