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改革的目的是多出好书改革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出版改革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多出书,出好书。这里强调一个“好”字,因为书籍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本好书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产生高尚的情操;一本坏书诱使人们堕落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出版事业要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知识,积累文化,推动改革与开放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不能不讲究出书质量,不能不强调一个好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数量,狠抓利润。为了利润(或者叫经济效益),有的出版社抢出与本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召开的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繁荣出版事业、深化出版改革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识到,出版要繁荣,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一切向钱看”等各种错误思潮。前两年我国出了十几万种书、印了几十亿册。这个数字不算小。其中好书不少,有一些是我国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将成为传世之作,是值得理直气壮地称道的。不过,也有一部分图书质量不高。有的低级庸俗、有的是黄色的,个别的甚至还有政治方向问题。这些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潮在出版工作中的反映。这些东西出得多了,冲击  相似文献   

3.
各家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出版方针和任务,大学出版社也自有它们的个性和特征。前年,很多出版社面临十字路口,而有的出版社作了错误的选择,出了一些格调很低的小说,“向钱看”,这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出版的堕落!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可喜的是,在这股歪风邪气中,上海市的出版界顶住了。大学出版社应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通往世界。凡本校好的教材和研究成果,要首先考虑出版。大学出版社要出学术价值高的书,英国的剑桥、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不可偏颇———出版社工效挂钩之我见□矫敬本魏素娴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全国有些出版社,继目标责任制、利润包干等之后,根据有关规定又实施了工效挂钩。工效挂钩这项改革比前两项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调动出版社职工的积极性起了积...  相似文献   

5.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出版社的科学管理,谈论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在这个时候,研究一下出版社科学管理的灵魂或者说决定因素是什么?依靠什么来搞好经营管理?是很有意义的。 (一)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和出版社的特点近年来,出版社的改革,议论纷纷。前一阵,忙着建立各种工时、定额和管理制度。近一段时间,又在忙着搞经济承包制。一瞬间,承包满天飞,编辑出版人员,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正在各显神通。这首先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正确处理分配问题,使职工收入与企业的盈亏、个人贡献的大小挂钩。对打破以往死水一潭、共享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的编辑考核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编辑之友》2002,(6):25-26
当前,出版社大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成为主要经营目标,因而一些出版单位通过将利润指标落实到人的方法来对编辑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即编辑的收入与编辑策划图书所获利润挂钩,该书所获利润越多则编辑的奖金越多.  相似文献   

7.
出版     
主打栏目“作家立场”,刊发王朔的《我看大众文化》。王朔认为“一切为人民服务”与“一切向钱看”是不打架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利润最丰厚的。大众文化是对大众的跟随与迎合,是极其劳累不好玩的,非得很坚强很贪婪的人才能从事。自己的创作并不是真正的大众文化,而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王朔在文中创造了“精神资产阶级”一词,认为大众文化反映的就是“精神资产阶级”的精神实质,也就是所谓的“人文精神”。大众文化是封闭自足的、没有危机感的迷醉,是腐朽  相似文献   

8.
我社拟通过改革,提高“三效”,即效果、效率、效益。改革拟从十个字人手,即“砸锅、放权、放宽、搞活、承包”。改革不仅要注意眼前效果和效益,更要注意长远的影响与后果。譬如奖金和福利待遇,上去容易下来难。如有反复,积极性受到挫折、效果将会更坏。我们拟把出版社分成五块试行改革。一、我们拟把出版部的改革,做为龙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开创出版社的新局面开辟道路。重点是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缩短周期。北京排、印、装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我社本版书品种的增长,而且出  相似文献   

9.
两个“尖锐对立”的经验教训综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出版工作,主流是好的,成绩是显著的,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必须看到,近几年来,在出版工作中也有相当严重的问题,存在着两个“尖锐对立”,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同一切向钱看的尖锐对立。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的政治方向有严重错误,思想倾向不好,一段时间内宣  相似文献   

10.
改革在深化。这是时代的大潮,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版社作为社会结构中的有机构成,必然要在这个大潮中确定自己的前进目标。出版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是深化改革的合符逻辑的结果。所谓“生产型”,是指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只管编书,而出版社则只管出书,至于出版之后,这些书有无读者,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都属国有,都有保护政策,加上有教材教辅,所以好些在市场上濒死的出版社却还生存了下来。但问题是外面的资金还认为出版社的利润率高,还想纷纷往里挤,而在出版业中,中小学教材则可以说是“暴利中的暴利”。资金挤进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哪天保护不住了,该死的出版社也就会死。  相似文献   

12.
多出好书是衡量出版社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志。好的选题规划是多出好书的可靠保证,它将给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出版社始终抓紧选题规划的制订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结合海天出版社的情况略论选题规划的制订工作。一、要有明确的选题规划指导思想海天出版社是担负对外对内双重出版任务的综合性出版社,其选题规划应紧紧把握“立足特区,面向海内外,起‘窗口’、‘桥梁’、‘内外辐射’作用”这个出版方向,围绕出版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和发展外向型出版事业这个目标,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基础,从实际出发,确定长期、近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干什么的?编辑追求什么?过去这个问题是明明白白的。远的不说,在50年代以及“文革”后的70年代,出版界人士没有不知道编辑追求的是什么。可是,进入80年代,自从奖金与利润挂钩之后,逐渐模糊起来了。再过几年,到80年代中,推行承包责任制,把利润指标分摊到每名编辑头上之后,编辑在利润指标的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从追求质量转变为追求利润。在被逼进“死胡同”的时候,有的就乱出书、卖书号,以此作为跳出“死胡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胡波 《现代出版》2003,(2):52-53
企业所得税是现行税制结构中主要税种之一。全国大部分大学出版社作为校办企业一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一政策使得作为新生事物的大学出版社这些年来得以蓬勃发展,外部环境明显优于社会其它出版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国家向全国大学出版社征收企业所得税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样作为大学出版社,除了要上交给国家的33%所得税外,还要向所在学校上交税后利润,只留给出版社很少的一部分利润。如果按此情况,大学出版社以后会缺乏充足的发展资金,难以实现扩大再生产。这是摆在大学出版社面前严峻…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职责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国内与国外的认识差异很大,即使在国内出版界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国外如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私有制度决定了这些国家出版商的一切活动,主要以牟取利润为最终目的。为此,它们把编辑分为组稿编辑和文字加工编辑。两者的职责和作用不同。组稿编辑可谓“经营”编辑,他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营利。而文字编辑则主要是进行书稿的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至于出版物的盈亏问题,他们可以无须费心。我国的出版社与英、美等国的出版商不同,不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而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普遍实行的是责任编辑制度。责任编辑既负责组稿、审稿,又负责书稿的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既担负出版物的政治责任,又得考虑编辑出版的图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书条”黄侃凡在日本买书的人一定会发现,每本书中都夹着一张两联的书条。书店每卖一本图书时,店员便撕下两联的书条,一联留作书店盘点库存、补书之用;另一联则盖上店章,寄给出版社兑换一元的奖金。这是日本的出版社为了精确控制自己出版的图书数量和便利书店...  相似文献   

17.
效益观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10月就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惟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他在批评文艺界出现“‘一切向钱看’的歪风”,“不少人竟用一些庸俗低级的内容和形式去捞钱”,“只顾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的同时指出,“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中间,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当成商品的现象。报纸,这个具有强烈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居然也有人主张要商品化,说什么“报纸是一种商品,是读者花几分钱买来的商品。因此,报纸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对得起读者的几分钱。”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不否认,报纸的流通和其他商品有某些共同点,人们要花钱买。此外,就“对不上号”了。从价值上看,报纸同商品  相似文献   

19.
制订出版规划、提高图书质量及培养编辑队伍,是出版工作中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重点,是发展出版事业的根本性措施,应该认真对待,在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下面试就这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一、制订规划,避免重复出版出版社是文化单位,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工和本身条件制订出版规划,是加强出版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重要措施。出版社不同于一般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企业,图书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因此,制订规划,应该着眼于社会效果,适当兼顾经济效益,而不能唯利是图,一味“向钱看”。近年来,少数出版社为了追求“畅销”,跟踪“热门”,不择手段,先是热衷于出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只要觅到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近几年来改革的步子是很大的。谈到改革,我觉得要确立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我们要重新认识新闻出版业,要确立新闻出版业是一个产业.不能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工具。既然是一个产业,就要按照产业的思路使它发展繁荣。二是我们的书、报、刊、音像等出版单位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十五大报告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下去问了几个出版社有什么困难,回答都是“没钱”,说来说去都是钱。这说明出版社的观念还没转过来。你是市场主体,没钱,你就到市场上去找,你是生产者,应该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