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一问题涉及两个关键词:一是“人”,二是“本”。高校必须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人”与“本”的基本内涵,认清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的基本思路,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师资,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系‘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初始形态”。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国寥的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超越以往人本主义的抽象性、虚幻性,科学地指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最新表达。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育人“以人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育人“以人为本”必须抓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本体论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人摆在核心地位:从价值论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管理学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探寻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更加凸显出其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对“以人为本”思想科学而丰富的内涵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人为本”是以“计么人”为本;“以人为举。是以人民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指“谁”以人为本即应明确“以人为本”的主体是谁;最后关于“以人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价值目标的追求,强调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课程教师要成为探究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综合培养”、“过程研究”、“科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相似文献   

7.
对“以人为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瑛 《班主任》2002,(4):43-45
《班主任》2001年11期刊载黄老师《学校德育工作应慎提“以人为本”》一文。该文指出:“由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想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人才观指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江苏高教》2005,(3):113-115
科学人才观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分析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地位、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为高教改革指导原则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是一个频繁见诸媒体的提法,诸如“教育改革要‘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等等。然而,在我们看来,由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它容易使人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在实践中发生偏差。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统治,采取了用“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斗争形式,以此为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鸣锣开道。费尔巴哈继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群众体育实施“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群众体育实施“以人为本”的途径,以期树立新的、科学的体育发展观,促进群众体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应有之义,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诉求就是通向主体间性。随着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哲学转型,以人为本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超越单子式的主体性的必然性,而且在实践中也具备了通向主体间性的现实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展现的是真实的主体间性,它对引领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实践生成、普适化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完善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这些发展思想对于理解邓小平理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宪法修正案其亮点是人权保障和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史上一直就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为了协调二者间的矛盾,从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再到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综合素质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提出了时空统一、多维、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教育场。教育场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质和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换而形成的时空统一的、多维的、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具有立体间的多维性、整体上,的包容性、主体间的动态性,以及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目标。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佛教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佛教虽然是外来宗教,但历经二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整套反思宇宙自然、社会生活的哲学体系,更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套道德规范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四有新人”理论。江泽民同志继承人本思想。提出了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文明的发展促进理论的嬗变。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对当代的发展观念仍然有不可或缺的影响;西方人本观念的积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奠基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唯物史观追求的目标;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的需求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探索促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