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古代讽刺诗     
古人作讽刺诗,常借物比兴。如咏蝉诗:“莫依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以讽侥幸富贵得意忘形者;咏蜗牛:“腥涎不满腹,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休,竟作粘壁枯”,以刺无学识而向上爬的人;咏蚊:“性命博膏血,人间尔最愚,(?)  相似文献   

4.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见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策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遣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读懂诗歌。我认为,归类讲解,让学生对一类诗歌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会收到好的效果。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咏景诗、怀古诗、咏物诗。从具体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亲诗、闺怨诗等。高考中选的最多的是咏景诗,所以从咏景诗入手,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咏景诗中  相似文献   

6.
谢志强 《文教资料》2008,(10):14-15
虞世南<咏蝉>与骆宾王<咏蝉>同为唐代咏物诗中咏蝉名篇,运用"知人论世"之法,从作家生平,我们大致可对作品作出分析,而相比较而言,虞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骆诗那么具体清晰,骆诗已知是作于狱中,且基本上可认定创作时间是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但虞诗却不明确,本文试图以诗史互证之法分析之.  相似文献   

7.
王士禛歌行体咏物诗所咏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文物、动植物和日用器物。咏文物古玩尚典实,咏动植物多生气,咏日用器物重情趣。他在对所咏之物进行从形相到神理的多层次摹写的同时,往往把人生的意气灌注其中,实践了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咏物规范。  相似文献   

8.
《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游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这句诗大家一定听过吧,这是描写金华著名景点八咏楼的,而我们这次“金华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八咏楼。坐上了去八咏楼的车,我们便开始观赏景色。公路旁是一条像巨龙似的围绕着婺江的绿化带,它绿得那样活泼,那样有新意,它是从天而降的夏之精灵,为人间增添了不少的欢乐。远远望去,宛如仙女抛下的绿色丝带,使得路上的空气十分新鲜。来到了八咏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格外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它气势非凡,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楼的正上方有一块匾,上面是金华著名诗人艾青的题名——“八咏楼”。登上八咏楼,楼内古…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对月亮情有独钟,从古至今,咏月的名篇佳句灿若星辰,亘古不绝。在这些璀璨的咏月诗作中,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句有许多,而在这些美妙的咏月诗句里,李白、苏轼的月亮情结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没有突破,重要原因在于对语文的概念认识不清。分析语文含义、认清语文学科本质和历史发展很有价值,它能有效促进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的发展,找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在不同境遇中的应变形态,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化传统命运的狭窄视野,呈现出传统在种种痛苦的现代"分娩"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以其种种"异质"表明着它同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深层的联系,以其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而又自立独立的形态表明着中华文化的强大衍生力.而海外华人文学对华人文化的命运是最敏感的,它始终立足于"本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课题,记录着海外华人的漂泊命运和精神归宿,从而拓展了我们考察中华文化的现代命运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这里主要阐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中,汉语的基本地位。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必须以自己的母语——汉语为基础才能入门,进入真正的英语学习。首先,中国人的认知能力是学好英语的认识基础,因为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次,汉语语音,即汉语拼音,既是学习英语语音的切入点,又是记忆、掌握英单词的法宝;再次,汉语语法是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的重要因素;最后,汉语词汇,毫无疑问是初学阶段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侨,是指仍保留我国国籍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侨居国外的我国公民;华族是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包括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以及华侨、华人的后裔——“华裔”,从华族形成的原因入手,来论述华侨到华族的形成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松泉语文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泉先生的语文教育观包括他的语文观、语文学科观和语文学科教育观。这一精到、系统而又富有创见的理论有效地廓清了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的模糊观念,正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从而成为语文课程革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的传播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移民、烹调书以及其他一些标志探究一种文化如何融入新环境。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中国人在餐桌内外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全世界华人的饮食习惯的变迁是最为迟缓的。本文回顾了自1785年第一批华人进入并定居美国以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及其带来的变迁。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作为中华烹饪传统载体的中餐食谱在美国出版,中餐馆也在美国不断蔓延,养活了众多美国人。本文重点选取几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说明依据。其中包括1899年美国政府刊发宣传册,鼓励种植和食用中国的蔬菜;20世纪上半叶中餐食谱的出版与使用;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7000家中餐馆遍布美国,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