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大学生余暇体育兴起的若干社会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时珍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51-52,68
随着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运动作为余暇生活方式之一,已逐渐地被当今大学生所接受,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现代社会人才观、余暇时间、生活方式及终身体育思想等是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兴起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余暇、休闲、体育三者之交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卫  孙志宏  宋卫 《体育与科学》2005,26(3):35-36,45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建立余暇、休闲、体育三者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余暇、休闲和体育概念文化解析、余暇与休闲的哲学理解以及对休闲与体育的哲学思考,作者认为“享受生活,善待生命”己成为现代人的新的价值观,新世纪的体育事业将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劳动工时的缩短,余暇时间的增多,一种注重人的余暇并以专门满足人们的余暇为旨趣的余暇体育正悄然勃兴。 一、余暇体育的出现与发展   余暇体育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启动之后,人类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迫使人们寻找并建构体育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也是余暇体育出现的重要基础。然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余暇体育,使我们认识到,余暇体育并非现代才有,即使是物质文明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也同样存在。只不过与当今的余暇体育不能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4.
论余暇体育与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自身价值的认识。导致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于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余暇体育意识增强。本文对余暇体育的多元化功能及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作用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材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燕 《体育科技信息》2002,22(5):35-36,45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现代化、自动化的伟大时期,人们体力活动日益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余暇时间增多,加上营养过剩,结果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而防治疾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论余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冲破了传统的生活秩序,同时带来了被称作为“余暇”的社会问题。所谓“余暇”世界上的许多学者曾提出了种种富有意味的解说,例如:恩格斯认为余暇是“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为了确保充分的自由时间而缩短劳动时间。”社会学家利帕尔认为余暇是“与报酬无关,而直接满足于追求自由的活动”,被称为第一个对余暇作正式研究的杜姆斯泰认为,余暇是“反映时代要求”超越“工作之上”的休息,淆遣和自由。其意  相似文献   

7.
余暇运动论     
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机器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同时带来被称为“余暇”的社会问题。余暇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身体娱乐(PhysicalRecreation),本文称为“余暇运动”,它区别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身体运动(PhysicalEducation),亦区别于追求锦标的高级竞技(ToplevelSport)和具有强身祛病为目的的身体锻炼(PhysicalTraining)。余暇运动是继18世纪英国“乡村运动”和以后西欧的“户外运动”发展的产物,它是运动者自愿参加的,非功能性而有意义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游戏(Games)形式。本文在追溯余暇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历史背景下。阐述了余暇运动的指导思想,即新的身体运动观──“运动目的论”。区别于运动手段论,运动目的论强调余暇运动对人的身心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它尊重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注重自发地、自主地从事运动。而这一切又是人们体会运动中的真正快乐,从而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运动中的快乐呢?这是余暇运动理论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于是文章进一步论证了作为运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的游戏论。最后,作者认为,真正的余暇运动本质上代表着人类?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生余暇运动的特点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语 “全民健身”计划随着“双休日”新工时制的执行,由宣传而进入实施。虽说“全民健身”是针对大众体育而设计,然而学校体育不可避免地将会引带出诸多的变化和新的课题。余暇时间增多,对于青年学生,以娱乐和健身锻炼为目标的余暇运动也就成为现实。那么大学生余暇运动的管理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不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从全面教育改革的总趋势看,“让学生学到什么”的教学方式必将被“学会怎样学”的新的方式所代替。未来的社会科技发达,劳动强度小,生活水平高,余暇时间多,怎样使这代子孙们在今后时代里更好生活,工作?我认为体育教学从小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体育运动作为生活方式的部分,已是余暇消费生活重要的内容之一,“体育热”风靡全球,这无疑是当今一件引人瞩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引带出现代工业文明的大发展,大机器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生活程序随之改  相似文献   

11.
一、休闲运动与健身休闲运动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 ,积极自主地、轻松愉快地、毫无心理负担地进行的一些娱乐性健身体育活动。其作用是培养人们具有科学的余暇价值观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调摄人的精神、增进身心健康 ,提高人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 ;发展人们的志趣、才能和个性。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自动化和效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生活物质空前丰富。因此 ,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如工作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脑力劳动向简单化思维与操作发展 ;工作时间缩短 ,余暇时间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劳动工时的缩短,余暇时间的增多,一种注重人的余暇并以专门满足人们的余暇为旨趣的余暇体育正悄然勃兴.  相似文献   

13.
“小康体育”是一个过程化、阶段性的概念。“小康体育”与新的社会余暇生活方式相关联。“小康体育”的目标和内涵有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概述了我国城镇居民余暇文化生活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分析论证了体育应充实人们余暇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是当前人们余暇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选择;发展余暇体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扩大劳动力再生产;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有利于社会控制。最后对近期发展余暇体育提出5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暇运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增加闲暇时间是一个全球性运动,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就“闲暇”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从运动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提出:余暇运动与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工作是追求结果,追求收获、追求报偿的;而余暇运动是追求过程、满足自我,追求运动中的快乐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以什么方式度过闲暇时间,是一个关涉到社会面貌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及时对余暇运动这一重要的人类学现象和文化的体制性安排,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担负起“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任务。①他们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过程中,②经过“八五”和“九五”的努力,终于“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③与此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也再上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和余暇时间,体育正逐步成为发达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现代化程度虽还不高,但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使年轻的大学生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我在这方面做了些粗浅的探索。一、加强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为了使女大学生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从多种角度对她们进行教育。首先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尤其重视运用产生在她们中间的“三好”学生的生动例子  相似文献   

18.
刘明辉 《游泳》2005,(1):27-27
随着社会进步及生产力不断提高,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加之余暇时间增加及普遍的运动不足造成了人们身心和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出现了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营养过剩、肥胖症、冠心病、心脏病、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论教育的著作中曾经指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是由生产力的历史决定的。近年来我国人民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已证明了马克思的英明论断。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余暇时间的增多,已使中国人民摆脱了“日求两餐,夜求一宿”的贫穷落后面貌,他们已向往更完美、更健康、更有趣味的生活。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兴起,正是我国人民这种生活需求向更高级层次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带来各种各样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娱乐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城市化的扩大,余暇时间的增多,使余暇活动发生巨大变化,使体育娱乐呈现休闲娱乐化和亚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