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语法事实的揭示和语法理论的构建中有机地融入修辞机制的阐发,是《中国文法要略》的一个重要特色;该书语义范畴、语义关系、句法变换等研究中大量关于语用、修辞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修辞观。这种以“表达论”为重心的语法体系中的修辞分析,对于语法与修辞的结合研究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体系中并无修辞的明确位置,而修辞既体现于教材的课文、练习中,又体现于中介语表达中。鉴于事实上存在的这一学科规划与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本文通过学理定性分析和实证定量研究,详细论证了汉语国际教育中修辞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修辞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与修饰,以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语言艺术方式。话语修辞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在促进适切地达意传情、有力地说服教育、深度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活动中,常会遇到诸如修辞幻象与话语失真、言难尽意与话语隔阂、修辞悖论与话语遮蔽等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要以事实为底线,以理性为主导,以存其“真”;克服言意矛盾,消解语言冲突,以去其“隔”;坚持修辞明理,促进话语融合,以降其“蔽”。  相似文献   

4.
张炼强的修辞学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和总结具体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二是建构自己严密而实用的修辞学体系,三是对修辞学进行交叉研究。在这三个方面中。交叉研究成绩最为突出,而其中对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的认知考察,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修辞批评的繁荣是20世纪西方修辞学发展的一大重要标志,也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修辞批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与修辞理论交织在一起,成为修辞理论与实践之间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定义、范畴、对象、目的等侧面,主要探讨修辞批评的内涵,特别是修辞与修辞批评之间、文学批评与修辞批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消除误解,加深对于修辞批评的理解,对于建构修辞批评的体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体系基本上是语言要不修辞一统天下,实际上非语言要素不仅可以构成一般性修辞,而且可以构成修辞格。非语言要素修辞理应成为汉语修辞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汉语修辞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语言要素修辞和非语言要素修辞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辞学史稿》(下简称《史稿》)是一部不朽的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奠基工作。它的问世,不仅为中国修辞学史描绘出了基本框架、科学体系、承递脉络,为研究中国修辞学史开了门,引了路,令人耳目一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而且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修辞学的优秀成果,推进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修辞学新体系,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先秦是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期,而儒家修辞观又是萌芽期的主调。子瑜先生学海采珠,勾弦挈领,对儒家修辞思想作了比较深刻的独到的述释,揭示了儒家修辞思想在中国修辞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这无论是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儒家修辞思想本身,或者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修辞史和中国修辞实践都是极为重要、非常有益的。本文在《史稿》问世十周年之际,就儒家修辞思想谈一些看法,分条陈述,不揣浅漏,意在纪念,祈望切磋。  相似文献   

8.
王易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其修辞学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修辞学独立而完整的体系的正式出现”。王氏修辞研究的最鲜明特色就是注重科学性。王著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出层次,揭示了修辞活动的实践性特点,揭示了修辞对语言交际的扩张功能,揭示了修辞活动中的辩证规律。  相似文献   

9.
骆小所先生的修辞学论著从体系到理论,给我们提出了耐人寻味的思考:修辞要和时代相合拍,修辞学就是要探讨修辞之源,即修辞的产生、修辞的条件、修辞的功能、修辞义的理解等等。本文试图从此角度出发,谈谈它给我们所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词法修辞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对词语修辞的研究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立体化的态势。从语形、语义、审美、文化维度,透视词语修辞所具有的符号化、陌生化、审美化、社会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研究:走向大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格或修辞技巧,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研究者的目光锁定在技巧层面,那么,修辞学作为"学"的价值,必然降格为"术",并导致两个结果:加深圈外评判的价值低估,加深圈内学术操作的自我封闭.这两个结果形成的合力,进一步加剧学科重建的疲弱.本文倡扬走向大视野的修辞学研究,拿出让人重新认识修辞学科的研究成果,这里可以开发的学术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修辞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象范围、研究方法、整体框架等方面归纳、评述已有研究成果,强调文化对修辞史研究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3.
曹石珠的形貌修辞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陈望道的形貌修辞理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修辞学分支学科———形貌修辞学;二是理论上多有创新,超越并修正了前人的理论;三是对作家的形貌修辞作了广泛研究。曹石珠形貌修辞研究扩大了中国修辞学的范围,增加了中国修辞学的内涵,为人们的修辞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由陈望道思想所主导的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研究,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修辞学的积极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视觉修辞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译介,以及晚近以来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现状,明确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发展的瓶颈和理论方向。通过"使用"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理论要素,深入中国现实和问题的内在肌理,逐步建构中国的视觉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宗廷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修辞学领域辛勤耕耘,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宗先生在修辞学性质与范围、修辞研究途径与方法、白话修辞与文言修辞以及20世纪中国修辞学起源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成就来阐释宗先生对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是我国著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80周年。望道先生治学数十年,创新思维贯串其一生。他在文章学、文学、美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多门学科均卓有建树。本文作者曾在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多年。文章从“‘立大志攻坚’与继承创新”、“甘坐冷板凳与为创新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把创新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望道先生创新思维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易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他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构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修辞学系统;最早明确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对语体、风格的研究较具特色;对汉语辞格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运用辩证法研究修辞。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易的修辞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修辞学缺乏方法论建构的现状,需要对当代修辞学的研究范式做进一步的思考。借鉴逻辑哲学“有限形式”的研究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关照修辞学,从“有限形式”的内涵,特征的界定,介入修辞学研究的实践可能性,以及对当代修辞学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将话语分析建立在形式和意义关系的充分发掘的基础上,以此进一步推动修辞学和语言学前沿研究的接轨,促进当代修辞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实践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翻译的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可译、较难译(亦可译亦不可译)、不可译三种类型。通过英汉修辞格之间的比较研究,显示在翻译实践中分别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弥补法则是对以上三类辞格恰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是我国著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80周年。望道先生治学数十年,创新思维贯串其一生。他在文章学、文学、美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多门学科均卓有建树。本文作者曾在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多年。文章从"‘立大志攻坚’与继承创新"、"甘坐冷板凳与为创新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把创新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望道先生创新思维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