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三章在介绍硫化氢具有还原性时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没有安排演示实验 ,但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演示实验取得相当满意的实验效果 ,现介绍如下 :  一、实验装置1.带有单孔塞的胶头滴管2 .带有单孔塞的试管(130 mm× 15 mm)3.试管的横向切口4.扎在吸滤瓶支口上的气球5 .亚硫酸钠  6 .硫化亚铁7.10 0 m L的吸滤瓶  二、实验步骤和现象1.在试管内放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 ,吸滤瓶内放入适量的硫化亚铁颗粒。胶头滴管吸入足量的稀硫酸塞紧单孔塞于小试管口。2 .往吸滤瓶内加入 10 m L 左…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硫的制取及其性质的实验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闫小敏一、实验装置如图示:A——胶头滴管B——胶头滴管C——注射用青霉素瓶D——Na2SO3固体二、实验操作:在150毫升锥形瓶里加入少量Na2SO3,青霉素瓶内壁用水润湿,加入两块黄豆粒大的FeS,滴...  相似文献   

3.
1装置图(见图1)2特点和用途本教具利用橡胶塞把U形管、侧口试管、胶头滴管、干燥管等通过简单的连接,形成既独立又连通的几个空间,向不同的空间放入不同的试剂,即可进行气体的发生、性质实验及尾气的处理。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无环境污染、实验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5.
具支试管、单孔胶塞、胶头滴管、导管、胶管、小试管、浓氢氧化钠(30%)溶液、稀氢氧化钠(5%)溶液、浓硝酸、铜片。150mL烧杯、洗耳球(或50mL医用一次性注射器)、胶头滴管、直导管、直角导管、乳胶管、铁架台。  相似文献   

6.
取27克废铝片放入搪瓷碗,将此碗放入食品袋底部,袋口扎一个双孔橡皮塞,有两玻璃导管向外联通.如下图连接好各装置,堵住导管口A,用橡皮唧抽去食品袋中空气,用弹簧夹堵住导管B.  相似文献   

7.
化学分组实验中常用到滴瓶盛放试剂,而滴瓶中滴管的尖嘴部分壁薄易碎,学生在实验中一不小心就会弄断,导致整个滴瓶报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废输液器的塑料软管修补滴管的破损部分。方法是:先把滴管破损部分略加修整,用热水浸泡塑料管一端,趁热将它套在滴管上,留下适当长度,其余部分剪掉。这样修复后的滴管比原先的更耐用。  相似文献   

8.
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入大试管中,加入8~10毫升1:1硫酸,边加热边用玻棒将脱脂棉搅烂,形成粘稠液体,继续加热至溶液变成黄色为止,再将试管放入水浴中继续加热至棕黄色,取出冷却.取一只洁净试管,用滴管加入纤维素水解液1毫升(约15滴),再加入10%NaOH溶液3毫升(约45滴),接着逐滴滴入10%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加入NaOH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红,此时溶液的pH>9.  相似文献   

9.
按照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介绍的银镜反应实验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现象。若用以下改进方法则可得到较理想的结果。一、实验准备配制1.5mol/L 硝酸铵溶液、0.5mol/L 硝酸银溶液,2.5mol/L 氢氧化钠溶液各100毫升。准备一瓶带滴管的乙醛溶液(或其他醛基化合物)。三支大试管,三支10mL 量筒,三支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10.
1 目的和用途溴 ,深红棕色液体 ,恶臭 ,有毒 ,蒸气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并可造成严重伤害。密度大( 3 1 1 9g cm3 ) ,沸点低 ( 58 78℃ ) ,易流动 ,极易挥发。在化学实验室中 ,移取液溴需十分小心。若用普通滴管移取 ,因其密度大和易流动 ,容易滴漏。移取液溴成为实验操作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安全移溴滴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自制的。2 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安全移溴滴管构造如图 1所示 :在胶头滴管的尖口内 ,增加一个玻璃小活塞。利用小活塞“上移开口 ,落下堵塞”单向阀的原理 ,使转移液溴变得十分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二、演示方法 向试管中加入约1.5~2.0毫升稀硝酸,然后投入少许NaHCO_3(约0.8克),立即生成CO_2逸出液面,反应停止后向试管中加入两小块薄铜片(或细铜丝),迅速把带有胶头滴管(内吸有约20%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一化学课本上第一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存在如下缺点 :1.操作复杂 :此方法需制取氯气、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把燃烧匙移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三步操作 ,每步操作必须干净利落 ,否则要花费大量时间。2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逸出 ,造成环境污染。3.不能控制红磷与氯气的反应速度。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现对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1 .平底烧瓶  2 .内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3.内盛少量红磷的燃烧匙  4.高锰酸钾晶体5 .氢氧化钠溶液  6 .烧杯  7.水止夹二、实验操作及现象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氯气的制取 :把胶头滴管内的部分浓盐…  相似文献   

13.
喷泉实验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陆英麟高中化学课本氨或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是用烧瓶和塞上带有玻璃尖管和胶头滴管的胶塞。实验装置时,在一只小胶塞上打两个孔是较难的。所以只能选大烧瓶和大胶塞,才能打两个孔。笔者把喷泉实验装置改为用单孔胶塞,实验方便,效果...  相似文献   

14.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带气囊的潜水艇模型福建三明钢铁厂一中陆健一、原理在透明的潜水艇模型内部中央,固定一个橡皮气球作气囊,当橡皮气球充、放气时,随着膨胀、收缩,模型也相应地排、进水,上浮或下沉。二、特点和用途用于小学自然或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潜水艇内容的教学。这个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 实验教法建议2 4 有关电解、电镀等实验的其它方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方法 (一 )[实验用品 ] 烧杯、胶头滴管、截去底部的具支试管、碳棒电极、铁棒电极、低压电源、单孔胶塞、导线、饱和食盐水、碘化钾淀粉试液、酚酞试液。[实验步骤 ] 实验装置如图 (4— 1 )所示。图 (4— 1)①烧杯内注入饱和食盐水溶液 ,溶液不要装得太满。②接通电压为 8V~ 1 2V的直流电源。③阳极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碘化钾淀粉试液的试管中 ,溶液变蓝 ,说明有氯气放出。阴极产生的气体用小试管收集 ,点燃后发生爆鸣 ,说明有氢气放出。④两个滴管同时滴加酚酞…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本仪器装置由于颈部直径明显减小 ,放在台面上稳 ,更重要的是装置密闭 ,液面上气体部分体积小 ,改变这部分气体压强容易 ,改变的压强可迅速由容器内液体传递 ,使压入胶头滴管内液柱高度发生明显改变 ,滴管内水面上棕色液面增加了液体上升或下降的清晰度 ,再加上用推、拉针筒中活塞控制和改变压强大小不仅方便 ,而且便于学生领会。总之 ,该装置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需要可反复操作 ,效果明显直观。更可喜的是如此简单仪器联系浮力 ,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用途很广。( 1 )演示和观…  相似文献   

19.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同时NH3与HCl反应生成大量白烟又是推断题的题眼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两个实验,特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1实验步骤:如图1组装好仪器:烧瓶A中收集有NH3,烧瓶B中收集有HCl。②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烧瓶3③由于N  相似文献   

20.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该实验中,产生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胶头滴管挤出的少量水中,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倒吸现象,称之为“吸入式”喷泉。图1但是,大家常常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