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学生真喜欢本门课程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最关键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章对高职这门课程的开展情况深入分析,结合高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观念,那就是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校园以及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但要培养基本素质,还要培养职业素质,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兼顾了几个方面,但是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有利于这门课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华山  梁宇 《科教文汇》2008,(13):31-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高职院校的该课程必须适应我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立德树人工程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常规。本文即以此为内容,主要探讨适应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任,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务,正确处理好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几个关系,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授方法对于实现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跃进式发展,国家对于全面型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我国高校学生必修的科目,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思想和精神上的铺垫。本篇主要论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思修课程的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观念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京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96-397
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和拓展教学法,加强本门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慧 《科教文汇》2013,(35):8-8,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生的必修课,目的是使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文侧重探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的内涵、设计思想、课堂实践、课外实践两种教学模式论述,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防灾科技学院思政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设计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3+2"多维度、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并推广实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素质修养、道德素质修养、心理素质修养、还有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适应教育与引导。思想道德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特殊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应以增强学生主体性为中心,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思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从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转变,致力于探索提升学生人…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的一门课程,文章从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入实践内容,从课程引入、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新媒体应用与课堂结合、成绩评定等角度进行全新的实践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修》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田克 《科教文汇》2008,(28):178-17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加以突出强调,指出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为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基础》课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道德与法制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初步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基础”课的可能性、必要性,融入的内容和方法等,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秋季开始,高职院校将面对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必须构建精练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孔成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9-239,241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决定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各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将对2006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现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孙涛 《今日科苑》2009,(24):262-26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德育教育应坚持实效性原则,其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应在教学方法及其检验手段上具体反映实效性原则,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高校基层党建的载体之一。高校基层党建的任务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以“基础”课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学科育人强化高校服务型基层党建的角色感。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效民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54-255,257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应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基础”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正确认识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基础,正确理解和处理其教学内容是核心,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于“两课“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们应当对新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陈伟 《科教文汇》2009,(21):74-7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两课”系列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促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