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培仁 《辽宁教育》2001,(1):124-125
(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一直把比例尺概念、求比例尺、计算图上与实际距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法,达到会背、会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调研中发现一位教师不仅较好地打下了比例尺的基础,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体现了身边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本质,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一直把比例尺概念、求比例尺、计算图上与实际距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法,达到会背、会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调研中发现一位教师不仅较好地打下了比例尺的基础,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体现了身边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本质,深受启发。) 1.引进估算,深化知识,提高实用性。 师:通过例5的学习和几道习题的练习,看出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允许或没有必要进行计算两地实际距离,如,…  相似文献   

3.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5~58(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9页的例7。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本课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比例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坚 《江西教育》2001,(7):104-105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包括例4、例5、例6的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教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教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寸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教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相似文献   

7.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中学地理地图内容的基础,然而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用语、市面常见的参考书甚至考试中都出现了错误地将"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同于"地图三要素"这一地理名词的现象。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纠正建议,以提高教师教学用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相似文献   

8.
“比例尺”是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应用。比例尺教学的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难点是有关计算题。教学设想如下: 一、精心设疑激发兴趣教学时,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教室长8米,宽6米,怎样画在纸上?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怎样画在  相似文献   

9.
<正>在江西教育出版社配人教版教材用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册(第42页)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以往十几年的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这道题是《比例》单元内比较难解决的一道题,错误点集中在将1∶200当作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一道数学题,教师要求学生到黑板上解答,学生们会争相恐后举手欲上黑板,然而当学生解答完题目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对这道题的解答想法时,同学们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数学语言的表达,他们动脑的能力较强,而动口的能力就相对较弱.而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非常强调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现象。这一些偏离教师教学预设的"节外生枝"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失效。对于这一些数学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教师要善于利用巧妙的艺术化处理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化"节外生枝"为"节外生姿",促成数学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创设数学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教师感叹:“如今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或是参加优质课比赛活动,如果没有创设情境,不知听课的教师和评委们会怎样评价这节课?”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创设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现象一]追求趣味性,教学目标不明。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就能将课上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日益被重视,数学教学中“借路思维”的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什么是“借路思维”? 数学教学中,解决各种问题时,每一种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和方法,也就是有自己的思维路线。如解答比例尺问题,思维时遵循“图上距离∶实际距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教学“比例尺”新课,导入、结尾精彩的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课始,教师挂出一幅中国政区图,一边展示一边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祖国概貌。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距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就是一种用调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促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从而启迪心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语,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有味、诙谐机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有助于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去快速理解、接受和牢固记忆新知识。 一、用幽默语,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将会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郁兴趣,进而达到调动他们认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一上课贴出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教学故事,说以前的名教授、名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外话,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这种优良的传统,现在很少有人提倡,也乏人继承了.的确,当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之中的初中数学课堂,确实很少能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为此,我追踪自己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故事,谈一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外话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命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法则作为数学命题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教师只关注算法的教授,淡化过程;重习题,轻算理等,这导致了学生不清楚数学法则的发生过程.随之会出现“不愿意学”、“遗忘法则”、“不会用法则”等情形,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法则上,对法则产生兴趣、真正理解法则、掌握法则,究其根本是要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经历法则的形成过程.“先行组织者”为其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比例尺"教学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固然重要,但其中单位的换算也是许多学生难以绕过去的坎。如在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后,有这样的练习——例1:把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其中有"km和cm"换算,而且是进率间跨度比较大的换算,学生一疏忽往往会在换算时多添加一个"0"或少写一个"0",甚至是对"1cm:50km=1cm:5000000cm"不知所云。为什么会在50后面添上"00000"(5个0)。如果在课前设计一些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会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一教学模式过于凸显教师的课堂地位,而学生没有展现自身主体地位的机会,所以学生无法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教师展开创新的数学教学,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