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有很多情境图,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意列出两道算式(一图二式)或四道算式(一图四式)。作为教师,应挖掘教学实例"一图四式"背后的价值,对焦算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累新的经验,把掌握的知识内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2.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口算能力。2.学生从植树活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归纳和有序整理算式的能力。3.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采用估算的方法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结果,不仅能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性,而且使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一、根据算式特点,估算解答结果在学生正确列出算式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和运算关系,可先进行估算,也可以针对解答结果回过头来分析算式,估算得数是否正确。如下面的几道应用题列式:1.23109 32400-145002.250×0.953.250÷512第1个算式估算结果在40000左右;第2个算式因乘数小于1,估算结果应小于250;第3个算式因为除数小于1,估算结果应大于250。这样预先做…  相似文献   

5.
一、练习十二的编排意图练习十二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上,用综合算式解答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而编排的。练习十二共18道题。第1~6题配合例1的教学,其中第4~6题是巩固加深题,意在防止学生机械地模仿例题的解法,提高分析能力。第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一册第44 ̄45页中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目标预设:1.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3.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评析:从教材的目标设定来看,教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都很清楚,目标较明确、具体、全面,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同…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一)”中的内容 ,包括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50 -51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 -6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能根据一幅图同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的基础上 ,通过一图四式组织教学的。从联系场景图计算结果 ,到自己看图列出相应的一组算式 ,逐步体会、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按照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所提出的要求 ,本节课提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学生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65页例1、例2。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预作准备1.板演:(?) 2.口算:4+1+4 7+3+5 3+3+3 6+6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演的两组连加式题,说出第(2)组中的两道连加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指出:一样的加数称作相同加数。第(2)组的两道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加。(板书: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练习课上,我出示了一组思考题:110+120+130+140+150=()×(),230+240+250+260=()×()。这道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了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是,上述两道题的加数都不  相似文献   

10.
傅云 《云南教育》2000,(21):28-28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的主要目标。我在教学应用题时,总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启发、点拨,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思维。现就解题思路和方法谈几点做法。   一、设置阶梯,诱导思维   小学数学“九义”第八册教材练习十七第 3题:“根据算式 30× 4=120,编一道乘法应用题,两道除法应用题。检查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把哪两个数据作为已知条件,分析其原因,我觉得这道题的“坡度”太陡,应先指导学生把“ 30× 4=120”改编成除法算式,再编题。这样就为学生增设了“…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复习“表内乘除法”时,将教材中的练习“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改为“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经过几分钟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运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出3×6,6×3的积  相似文献   

12.
一道分数应用题的教法探讨中宁县石空镇张台完小黎文君有一次听数学课,教师出示了下面的题目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某校有男生600人,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一部分学生列出了错误的算式:。针对这道错误算式,教师是这样讲解的: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比”和“多”...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P63练习一十八第4题是“写出奇妙的得数”,第七册P47练习十四第4题是“有趣的练习”。我们在教学这两道题时,可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出规律,得出一串算式系列。列出这一算式系列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98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应用这些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和解答文字题。  2通过验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活动导学教学过程:  一、引旧探新  板书出示:24×18=432 432÷24= 432÷8=  师:根据第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地说出后面两道算式的结果吗?(板书结果)依据是什么?(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发现、寻找出这个依据的呢?  生:这个依据是相对于第一道算式得出来的。  [点评:引用旧知“…  相似文献   

15.
上课一开始,教师逐次出示三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6÷2= 12÷4= 60÷20= 学生一一口算,教师写上相同的得数3。 师:算这几道除法算式,大家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6.
〔教材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P88 -89内容。教材分析〕数学苏教版第四册数学教材“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单元中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教材编排与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样 ,都是先从一幅情境图编出三道应用题 ,列出三道算式 ,再观察、比较得出关系式。教学结构的相同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推理。笔者认为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学的 ,学生已经具有了类似的推理经验和方法 ,同时 ,学生在学习减法验算时 ,已经初步认识了“差 +减数=被减数”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师:这是一棵智慧树,树上有5道算式。请同学们从这些算式中选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把学生选出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并说明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相似文献   

18.
[方法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道除法算式:3÷4、6÷8、9÷12。引导学生思考:这三道除法算式相等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这三道除法算式的商都是0.75,所以是相等的。也有的学生说: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所以三道除法算式是相等的。教师特别表扬了后者,紧接着说:在除法中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有密切联系,那么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方法二]教师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猴妈妈说:有24个桃,平均分成四份,给小猴三份。小猴嫌三份太少,猴妈妈又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八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七个学生对两道减法算式的解决方法,探讨了从算术教学过渡到代数思维发展的可能性,指出在小学阶段算术教学中发展早期代数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趣填空格     
《下一代》2010,(4):28-28
请在两道算式的6个空格中填上同一个数字,使等于2010的算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