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学德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引入生活化元素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德育课生活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强调了生活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以期通过科学教学手段,让德育知识和小学生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主阵地,把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氛围,寻求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将德育生活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断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生活化内涵,真正实现德育源于生活,回馈生活。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主阵地,把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氛围,寻求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将德育生活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断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生活化内涵,真正实现德育源于生活,回馈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成为广大教师热议的话题。德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有效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要实施德育生活化教学。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首先分析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是职业院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定滞后现象,可见,《德育》教育生活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STSE理念下德育教育素材的挖掘,提出实施德育的3种策略:一是课堂生活化,二是与时俱进渗透德育教育;三是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价值多元化的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新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中学德育课程的建构、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开放型德育网络的建立及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诸方面,探索中学德育新课程的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立峰 《考试周刊》2011,(1):168-168
将体育与德育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体育的德育教育功能,将是当前学校有限教育范围内实现德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完美地达到德育渗透,所以体育生活化教学将成为实现德育教育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学生综合德育素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长于管、灌,短于放导等现象.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终身教育视野下地方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文章主要阐述了地方院校在构建地方终身教育体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地方院校要紧密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不断加强地方科研项目开发与管理,开发区域特色的终身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重新调配教育资源,不断拓展网络信息化能力,开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红色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当前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尚未得到有效体现,表现为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缺乏兴趣;教育渠道单一;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不够;红色教育难以形成实效。高校可通过把红色资源融于课堂教学,融于党团建设,融于社会实践,融于校园文化等途径,让红色教育资源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尔诺夫把教育同时看作非连续性活动,它注重危机、遭遇、挫折等事件的教育价值,对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现代教育中要把生活中的危机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建立"共享"与"依赖"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重新开始,用"唤醒"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一词本源于人们的生活,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逐渐淡化了生活层面的内容,演化成知识教育,强调对认知、记忆等的训练与培养,缺失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结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启示我们: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这对我们确立开放的研究视野,以生活为根基,通过生活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看到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注意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民族教育缺乏民族特色文化;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民族教育内容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民族地区汉语水平较低,语言转换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从这几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二是加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促进主流文化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加强了解,互相学习;三是注重师资素质的提升,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改革教育内容,加强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民族地区本土性的素材在教材中的比重和实行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积极老龄化理念倡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城中村的老年教育存在教育理念保守、运行机制不畅、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相对缺乏的问题,在健康维护、社会参与和政策保障等层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创新老年教育运行机制;扩大老年教育资源,平衡教育需求与服务供给;设置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课程,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创新老年教育方法,提升老年人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o positiv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in old age and to be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older adults successfully negotiate later‐life transitions,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has not addressed the particular challenges facing older women as they age. Women's economic, social, and personal resources are more vulnerable in old age due to gender‐related limitations experienced across their entire life span. The predominantly leisure‐oriented perspective that govern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older adul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aging woman in acknowledging this imbalance in resources. By ground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a resource development paradigm, efforts can be made to enhance individual resources as well as to promote changes in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power, privileges, and opportunities upon which current access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re based.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奠基性、权威性、生活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世界"理论认为,"生活世界"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基础性、整体性和主体性,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生活世界"的意义,重视幼儿的"生活世界",使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世界"中彼此相依,互存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谐共处,是人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资源可供开发的量少、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开发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资源、建立起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并行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需求。社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终身教育的实施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教育资源、教育需求、教育内容等诸方面,对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具有受教育者多元性、教育资源综合性、教育途径多样性、教育内容广泛性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