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可心 《青年记者》2016,(23):83-84
姜,文的电影,喜欢用自己的独家记忆展现历史,让观众以独特角度找寻历史教科书没有呈现出来的别样故事.目前,姜文共拍摄了五部电影,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五部电影里,姜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国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抗日时期,还有“文革”时期.电影的创作定会受到导演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也会掺杂导演对这种历史时期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刺激了观众敏感的视听神经,一部是影片《阿凡达》,这部影片,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另一部是获得多个特效奖项的《2012》,后好莱坞制片流水线如法炮制,制作发行了多部极具视听冲击力的系列影片,包括《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自此,大制作电影的概念从好莱坞逐渐传入中国,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大制作电影的市场价值。本论文结合案例主要论述了大制作电影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雨萌 《声屏世界》2022,(3):115-117
真实电影是一种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电影类型.文章以声音为主题对真实电影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三部影片《我是一个黑人》《西伯利亚的来信》《利维坦》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分别从声音与图像的关系、电影的作者权、图像所有权、纪录片的客观性等方面入手,解析声音在真实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3D技术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影响了电影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还是电影《阿凡达》都将3D技术全面应用于电影制作中,将其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3D电影给受众提供了视觉上的盛宴,给创作者提供了先进的CG角色制作技术、拍摄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部引人关注的自然大片.一部为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中外联合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2016年8月12日在国内上映,取得了6633万元票房,①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另一部为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共同执导的《地球四季》,影片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②两部影片同属动物题材的自然电影,从制作手法来看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融合,即拍摄期间,全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客观记录和拍摄,最大限度保留和还原动物的原生态表现;在制作期间,运用后期剪辑技术,将前期拍摄素材剪辑成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剧.除了类型相同,较长的拍摄周期、精良的制作团队、震撼的视觉呈现、明星配音阵容等相似点都很容易让人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然而,笔者发现,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展开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8.
耿爱芹 《新闻世界》2012,(3):131-132
"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题材,仿佛永远不会过时。可能是其本身蕴含的苦难、悲壮、爱国,抑或是人性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原因。《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是最近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影片。笔者试从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的这两部影片,结合伽达默尔的历史与偏见的关系,就两部电影之影像语言、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两部反映特定重大题材的影片,两位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9.
记得当初几乎是同时看到《英雄》和《天地英雄》这两部电影开拍的消息,这两部片子不仅名字相似,而且题材雷同,都是帝王将相、剑客武士的故事。当时心里既充满期待,又有些不舒服。期待是因为两部电影的创作阵容都很鼎盛,不舒服  相似文献   

10.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  相似文献   

11.
王:电视剧《末代皇帝》播出时,正碰上电影《末代皇帝》上演。这两部作品采用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是创作者却出自两个文化北景十分不同的国家。评论界和观众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能启发人思考一些问题,我从中也很受益。有人说电影是艺术品,电视忠实再现了历史。其实我在写作时,并没有把再现那段  相似文献   

12.
李芸 《今传媒》2010,18(9):70-72
文化的新意和活力在于它在后人的接受中不断被转换,这是一个持续流动的过程。古诗《木兰诗》塑造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男性文化体系下的孝顺女子。1998年迪斯尼动画片《木兰Ⅰ》和2009年中国电影《花木兰》以不同的文化语境重新理解母本,三个木兰形象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而皆不相同。本文以木兰形象为研究对象,借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两部影片如何成功地实现了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互动,梳理并探究这种文化转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电影方面电影管理包括电影制作、审查、进口、出口、发行、放映、对外交流、资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在总结长期电影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电影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00号令),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制片、审查、进口、出口、发行、放映等  相似文献   

14.
CG技术是一种制作动画的基础技术,在拍摄一些有关科幻的电影时往往会采用这种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在国外的一些大制作科幻电影中出现,例如《指环王》《黑客帝国》等,在中国的科幻电影中,都是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技术,融合和复杂形式的运用还是比较缺乏的。本文主要探讨CG技术在中国电影中的运用,以《爵迹:雾雪零尘》《爵迹:冷血狂宴》两部由小说《爵迹》改编的系列电影为例,深入分析在这两部影片中CG技术运用的优缺点。特别的是,《爵迹》这一系列电影全程运用了全真人CG技术,结合了人像运动捕捉技术,虽然由于导演和流量演员的原因,这部电影饱受争议,但不得不说这的确让中国科幻电影技术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7):146-146
<正>结合国际情况来看,政府出手保护本土电影,短期可能有些成效,但毕竟票房是由观众银子决定的,这样的防火墙其实不堪一击。过去两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一直呈现出一种格局:数百部中国国产电影与20部进口电影,主要是好莱坞大片PK,然后票房各占半壁江山。这一状况在今年发生了逆转。2月18日,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几乎每月都有两三部好莱坞大片在国内上映。到5月初,今年以来已经上映的115部新电影  相似文献   

16.
每当国庆节到来时,我们都可以通过屏幕,重温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庆祝盛况,再次看到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些珍贵而难忘的历史画面.这些记录新中国诞生的移色影像,均来自当年叶苏两国电影工作者携手努力完成的两部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纪录片,将建立新中国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将伟大的时代,永远定格在胶片上;不仅是新中国最早向世界展示形象的名片,也是通过电影艺术呈出来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堪称国宝级影像档案.七十余年过去了如今其历史价值远远超过了拍摄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出版广角》2016,(17):82-84
《北方的纳努克》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纪录片,《冰冻星球》是当今电视纪录片中自然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代表。《冰冻星球》有着强烈的对《北方纳努克》致敬的情怀。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对比,笔者发现,二者都是探险与电影相结合的产物,并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探险精神;二者因选材的相似而在主题上有所相关,但是由于时代语境不同,其主题又有着明显差异;在制作意识上,则体现制作者从隐身到现身的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18.
熊晓霜 《东南传播》2010,(5):108-110
在电影日益技术化和商业化的今天,电影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却往往被忽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一直以来以其特有的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记录台湾历史和传承台湾文化贯穿了导演侯孝贤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他的十二部代表电影以时间上的编年史模式和空间上的全景模式,展示了台湾地区一百多年历史发展中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侯孝贤的电影虽然是故事片,虽然都具有虚构性、艺术性等特点,但是这些电影却因为其对民族文明、文化的精确记录而具备了民族志电影的科学性、资料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今"小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一类型电影的制作也呈现出凶猛的态势。本文以受到关注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和《我的早更女友》两部浪漫爱情喜剧为例,探究"小妞电影"畅销的原因以及这一类型电影以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代慧 《采.写.编》2021,(4):160-162
贾樟柯对于中国先锋电影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的电影几乎没有宏大的叙事和豪华制作,但是却总是能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他既不粉饰生活也不谄媚市场,而是不断从独特的视角,在电影中诚实地讲述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知到的世界,并不断探索电影观照生活的新的可能性。他导演的《任逍遥》(2002)、《天注定》(2013)、《山河故人》(2015)三部影片虽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事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却都隐含了贾樟柯不同时期对自由的不同认知与理解,也表现了他追寻自由的执著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