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中国水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已在逐渐淡化,传统体育文化也有逐步消退的趋势。部分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有了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第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田野考察对象,剖析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是围绕文化而展开,通过文化人类学可以准确分析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残存".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与适应的视角,分析建国以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工作和民运会开展过程中的得失利弊,思考文化的内在自觉与外在诉求,借以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恩施州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对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流变特点与规律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变,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原生态、地方性经过不断革新,逐步走向现代化、大众化、竞技与健身并进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的流变,是沿着从封闭到开放、从自然性向科学规范化、从自发走向政府引导的规律进行,创新项目、引入竞赛、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传人等都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潘志国 《体育学刊》2012,(5):127-129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形式多样、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样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文化迷思和路径依赖,失去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随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旨趣、内源性动力和文化自觉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正在寻求文化突围,精英群体和国家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寻根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和维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学、体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和完善。本研究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并从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专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6.
云南水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水族聚居区富源县古敢乡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远离聚居区后的古敢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主要表现为传承下来的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共有的体育项目,而水族聚居区一些特有的体育项目已消失,现存更多的体育项目倾向同周边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融合,同时,古敢水族还创造了自己特有的体育项目,如"吞口舞".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融合后的一些体育项目已经消失或面临消失.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转型,由社会转型导致的文化变迁也带来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推进和演变.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视角梳理了社会转型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脉络,研究发现:首先是文化变迁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层次(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发生转变,进而导致了其主体价值的流失和功能的嬗变,最终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文化空间”的挤压中模糊了其本身的文化认同.最后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做到保护与传承的选择性、文化与体育的整体性、竞技与娱乐的互补性以及适应当下发展的持续性等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龚晓 《精武》2012,(33):79-8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承载着一种传统民族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针对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有效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观念及措施,以恢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体地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追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泉与发展路径,其是以流变的形式实现自身的蜕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变促进自身的萌生和稳定发展,促进不同体育文化的融合和进步,实现不同社会形态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稳定转型,对我国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质基因传承有净化作用,我国要建立适应本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今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快速时期,很多民族文化在消失,在西方现代体育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育文化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面临着中断和消失的危机.用文化资本的观点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及其在主流体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维护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对构成"荷塘纱龙"文化三要素"物器技术"、"制度习俗"和"心理价值"等变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变迁是"荷塘纱龙"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文化主体需求是其变迁的直接动力。(2)"荷塘纱龙"文化三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时间和空间、有形和无形的统一。(3)物器技术是"荷塘纱龙"文化的实体,其变迁有着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并承载着文化制度习俗和文化主体的心理价值。因此,研究"荷塘纱龙"文化的历史变迁,深入了解其文化变迁的规律,对拯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荷塘纱龙"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生存困境,并利用文化变迁理论重点研究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方式。从中得知,在本民族文化不断被汉族和西方文化所"涵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通过"二次创新"和"传播"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文化遗失",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借用“文化变迁”的概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以武术套路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逻辑思考,对武术套路的价值系统进行研究。文章指出了武术套路在传承和推广中的价值变迁现象,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其核心价值,也就是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价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注重对武术套路的传承与传播,保持传统武术套路与现代武术套路共同发展的结合点,以凸显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是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随社会变化而不断演化的过程,文化在这个空间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有效地保持了文化的活态性。运用文化空间的概念来思考少数民族体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界关于体育非遗的研究,多是武术、养生气功、传统游戏竞技方面的,对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关注不够,从模式视角审视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承问题的研究更是少有。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对摆手舞传承实践进行历时梳理和现时调查,提炼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分析传承模式变迁的表征及动因,从中归纳摆手舞的变迁机制,总结摆手舞的传承经验,审视摆手舞的传承问题,对整个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的未来传承提出建议。认为摆手舞传承实践中的9种传承样态可以提炼为民间主体主导传承、政府主导传承、社会组织主导传承3种传承模式,这些传承模式及其要素在相关文化生态因子的作用下处于永恒的变迁状态;各传承主导方对摆手舞的动态认同及传承模式的多样化是摆手舞传承至今的根本保证,摆手舞的传承问题正是由于各传承要素未能对文化生态因子的变化做出及时调适的结果,这要求摆手舞各传承要素不仅要适应文化生态变化,也要走向有机协同。未来,传统舞蹈类体育非遗应回归传承者的生产、生活之中,要融入全民健身之中,也要转向休闲娱乐;要明确传承主导方的权责;在传承中做到传承模式的多样性与保持体育非遗内涵的原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顾晓艳  徐辉 《体育学刊》2006,13(6):60-62
在现代社会中水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水族社会中顽强地保留着,出于文化主体对全球化的回应,其文化特征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农耕民族性、传承统一性、参与全民性、宗教信仰性、民族融合性、文化调适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文化生态"概念,将其引申到对传统武术的研究中来,是为了更好地讨论传统武术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及其历史走向。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表现为多元历史走向:实践舞台的消失,传统武术的技击转向对个体生命的多元参照;生活方式的剧变,传统武术的健体趋向一种东方健身休闲式样;农耕土壤的摧毁,传统武术的传承作为一项民间"薪火相传"的文化交流媒介;竞技武术的挤压,传统武术的发展须与竞技武术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社会变革视野下传统武术的文化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深刻触及了以传统宗法社会为基础的传统武术生存根基,传统武术由此经历了曲折的文化选择历程。从反抗列强武力及文化侵略的自觉与无序,至民国时期传统武术寻找复兴之路的冲突与觉醒,再到新中国传统武术在走向现代化转型时的激荡与融合,传统武术的文化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柔力球运动的概念流变,揭示文化涵养了柔力球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显示:柔力球项目研发于1991年,初名"太极娱乐球";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取名"太极柔力球";2004年正名为"柔力球",下位概念为"柔力球竞技"和"柔力球套路";2016年柔力球下位概念分别更名为"网式柔力球"和"花式柔力球"。研究认为:柔力球取名于民族文化建构、正名于中西文化交融、更名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演绎了柔力球项目创建于民族文化之根基、初建于中西文化交流、兴起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其概念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