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对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瘤模型,观察EPAH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对白细胞的数量、对免疫器官及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影响;另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EPAH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同时,通过体外培养检测EPAH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PAH能明显抑制S180、SMMC7721细胞生长、促进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免疫力并能有效提升减少的白细胞数量。结论:EPAH能显著增强小鼠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EPAH)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对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瘤模型,观察EPAH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对白细胞的数量、对免疫器官及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影响;另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EPAH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同时,通过体外培养检测EPAH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PAH能明显抑制S180、SMMC7721细胞生长、促进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免疫力并能有效提升减少的白细胞数量.结论:EPAH能显著增强小鼠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峨眉岩白菜提取物体内外抗肝肿瘤作用。方法:应用MTT法和移植性S180实体荷瘤小鼠。研究不同剂量提取物的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峨眉岩白菜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浓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且随提取浓度的增大,抑制效果越好;荷瘤小鼠模型研究表明,提取物对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剂量为400mg/kg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最好,抑瘤率达52.11%。  相似文献   

4.
采用绿色低共熔溶剂(DES)优化喜树果中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合成12种DES溶剂,通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从中筛选出提取率最高的DES组合.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61∶1、氯化胆碱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2∶3、含水量为20%、提取时间为51 min.该工艺的喜树果总黄酮提取率达3.29%,是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的3倍.该研究为喜树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也为中药材活性成分的绿色提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MTT法考察菊叶中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移植瘤模型测定总黄酮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对S180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体内试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总黄酮对小鼠S180实体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瘤同时可促进体重增长;总黄酮高剂量组可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与环磷酰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总黄酮可使荷S180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升高,表明其对小鼠没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纯化伤寒杆菌HSP70,观察其对小鼠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对荷瘤小鼠连续皮下注射伤寒杆菌HSP70,每只小鼠每天注射100μ/mL,的伤寒杆菌HSP70.5mL,每天一次.9天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分别称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肿瘤的重量.结果表明,伤寒杆菌HSP70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石耳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碱、水三种方法提取石耳子实体多糖,分别腹腔注射(200mg/kg)免疫小鼠,观察三种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提法多糖得率最高(4.3%)。三种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p<0.0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使小鼠脾脏重量明显增加,而胸腺重量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8.
连翘苷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小鼠的碳粒吞噬能力、迟发性超敏反应和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连翘苷对非特异性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可知连翘苷能提高小鼠吞噬碳粒的能力,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增加,减轻小鼠迟发超敏反应时两耳重量之差,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说明连翘苷可调节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且有一定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鹅绒委陵菜多糖(PAP)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小鼠肝癌(S180)移植肿瘤的动物模型,以肿瘤抑制率、溶血素、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率作指标,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多糖不仅能显著抑制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而且还能明显促进荷瘤鼠的体液免疫和提高荷瘤鼠的脾细胞转化功能及增强NK细胞活性,均以200mg。kg-1.d-1效果最佳。结论:鹅绒委陵菜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和其免疫调节作用有明显的相关性,鹅绒委陵菜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豆腐果苷片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豆腐果苷片的消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反应法、热板法、二甲苯致小鼠肿胀法、蛋清性大鼠足趾肿胀法、H 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方法,观察豆腐果苷片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豆腐果苷片能显著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H 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豆腐果苷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提取银杏黄酮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水为介质 ,对银杏叶进行超声处理 ,提取黄酮苷 ,其提取效果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 ,结果表明 ,超声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试改革的目标。在考试目的上,要实现从甄别选拔到育人为本的转变;在考试的过程上,要实现从课程教学向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创新的转变;在考试标准上,要实现相对标准向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的转变;在考试方法上,要实现从一元化向多样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方向标,传统的评价理念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改推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必须重建听课评课新理念,实现六个转变:从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向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从关注课程传递和执行向关注课程创生与开发转变;从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从关注学生的"答"向关注学生的"问"转变;从忽视学习方式向关注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从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当前中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走向对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其走向表现在六个方面:研究地位由“科学边缘”走向“科学中心”;研究课题由“关注强势群体”走向“关注弱势群体”;研究手段由“空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研究方法由“移植”走向“创造”;研究队伍由“单薄”走向“完善”;学科建设由“雏形”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之上,对它的发展态势作了阐述;由此带来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依据自身优势,走融合新媒体的路子;具体的模式就是:报网从互动到融合,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从全媒体到全时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将呈现四个发展动向:从偏重理论到职业技能兼顾、从偏重知识到能力兼顾、从偏重科学到人文兼顾和从偏重适应培训到发展培训兼顾。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领导理论包括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当前领导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变革型领导、分布式领导、诚信领导、关系型领导等。领导理论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从关注外部情境因素走向关注内部心理因素、从集权式领导走向分权式领导、从效率至上走向道德至上、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等。随着领导理论的发展,性别领导、跨文化领导、领导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将是今后领导理论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经过依赖增加要素投入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的工业化早期发展阶段的区域,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经济发展要将其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转向技术性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引导区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其发展路径要做到从依靠物质资本积累转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从依靠传统要素投入转到加大对知识生产的投资,从依靠传统产业的增长转到充分发掘优势产业的技术发展潜力等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再从“有知”复归于“无知”的过程。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从“有知”到“无知”这一过程。从“有知”到“无知”的必要性在于教育自身的伦理本性和人性发展的诉求。从“有知”到“无知”的可能性在于人有“智的直觉”。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现、视域融合、主体同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