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国家游泳集训队自1986年亚运会前至1988年奥运会前三年里的9次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血乳酸,超声心动图、血红蛋白、尿蛋白、体重等方面进行机能监测,结果验证了高原训练提高了心血管功能的效率、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血红蛋白回升等  相似文献   

2.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余小燕 《游泳》2013,(4):62-63
为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掌控和机能状态的评定,本文以3名国家游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5—16岁,均为国际健将)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3周2366米高原训练期间血乳酸(BLA)、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广东柔道优秀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皮质醇(C)及两者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T和T/C的变化都比较明显,其总体变化均趋于降低,C值稍有升高,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机体的机能状况与疲劳积累程度。  相似文献   

7.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清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张云丽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30-31,37
关于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影响的研究不多,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通过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试探讨低氧对血清激素影响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方法.方法:以9名国家皮划艇队划艇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到达高原第5天,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分析不同浓度乳酸对应的船速和心率,并与上高原前3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试高原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结果:两次递增强度划船测试表明,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高原训练的船速低于平原,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高原和平原之间的这种船速差异逐渐减小;而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乳酸浓度低于6mmol/L时,高原训练的心率低于平原,在乳酸浓度等于6mmol/L时,二者心率相同,乳酸浓度高于6mmol/L时,高原心率高于平原;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和肌酸激酶在高原训练期间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值.结论: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可以确定高原训练的合理强度,不宜利用平原的船速或心率来控制高原训练强度,以此方法来确定高原训练强度,可以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并能够发挥高原低氧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的生理特点初步研究雷欣,李桦,潘均昂,任宝成,马德明,罗筱荣PreliminaryResearchofPhysiologyofMaleJudoAthletesLivingonlow-landduring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13.
高原运动员不同海拔高度训练对血象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7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不同海拔交替训练的后期与前期5项血象值比较中,观察到积极的代偿性改变,Hb、RBC、HCT和M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平原后,由于氧环境改变及训练负荷安排等因素的影响,致使Hb、RBC、HCT和MCV在前10天连续下降,随着运动员对环境的适应及训练负荷的调整,5项血象值回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散打队在第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赛前5周训练时间内的血色素、血尿素、血睾酮、皮质醇的变化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监控期内,血色素和血尿素能有效地监控散打训练负荷;血睾酮通过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变化来间接地监控训练负荷;赛前队员皮质醇的变化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与队员的主观感觉疲劳度较为一致,并且与整个训练期T/C反映的队员机能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旱莲草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旱莲草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方法:给药组以8 g·kg-1·d-1旱莲草煎液灌胃给药,1次/d.测定小鼠血清SOD、LA、LDH,血红蛋白,血糖和肝、肌糖原等指标.结果:旱莲草提取物使小鼠血清SOD和LDH的活性和Hb和肝、肌糖原含量升高,LA含量降低;结论:旱莲草提取物具有抗疲劳作用而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可作为抗疲劳功能食品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武术套路男子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T)、血清皮质醇(c)及T/C值变化的规律。在7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第1周、第2周、3周末测定CK、BU、Hb和T、c值。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运动员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高原训练对女子竞走运动员循环与呼吸机能的影响.通过仪器测试及对比分析可见,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多指标广泛得到明显提高,表明高原训练对提高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机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对运动员RBC、Hb、Hct、WB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参加为期 9天的首届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运动员 (男女各 6名 )的RBC、Hb、Hct、WBC等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男女运动员RBC、Hb、Hct均呈下降趋势 ,且男子运动员RBC、Hb、Hct中期与初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认为青藏高原举行自行车拉力赛 ,应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对比赛距离和强度进行科学和严格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估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我国运动员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为科学运用低氧训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所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低氧训练有助于提升运动员Hb浓度,总体影响程度属于中等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5.57 g/L;(2)高住低练(HiLo)模式对运动员Hb浓度的影响程度处于较高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6.78 g/L,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模式次之,最后为高住高练(HiHi)模式;(3)不同HiLo训练持续时间对Hb水平影响不同,当训练持续时间为4周时,对Hb浓度增长幅度最明显;当训练持续时间小于4周时,Hb浓度水平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总体而言,低氧训练对提升Hb水平有明显效果,但持续4周的HiLo模式对提高运动员Hb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