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短跑中运动员要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是否能按信号及时起跑和迅速地获得高速度.因此在训练中应重视蹲踞式起跑的教学.蹲踞式起跑的教学法,在许多文章和科学书上都有广泛的介绍,但是关于起跑的错误(教学中常见的)及改正的办法则介绍得很少.所以善于发现和及时改正错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的一种起跑方式,运用得当,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本体的最高速度。如何较好地完成起跑动作,提高短跑速度,关键在于运动员正确掌握各项技术,并在人体中枢神经指挥下,科学合理地协调人体各运动器官共同参予。经过分析,指出蹲踞式起跑要合理调配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依据起跑器挡板两脚到起跑线后沿的距离,设计了五种不同的蹲踞式起跑姿势。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研究法,对5种起跑姿势前两步进行动力学研究。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重点分析了每种姿势脚着地过程中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和三个区的压力变化情况。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给实验对象设计的五种蹲踞式起跑姿势中,第二种姿势最适合该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万紫千红     
起跑疾跑辅助器蹲踞式起跑在短距离赛跑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技术较为复杂,一般运动员,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小腿在蹬离起跑器时,小腿往后上方甩;身体过早的直起,从而影响疾跑中速度的发挥.过去,在改进起跑的技术中,虽然采用了一些专门练习、辅助练习,但是仍不能消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利用"起跑疾跑辅助器",可以纠正起跑技术中的缺点,它能消除运动员疾跑时身体前倾的恐惧心理,并能发展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5.
蹲踞式跳远是大学普通班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客,传统的蹲踞式教学隔断了知识的完整性,不利于提高成绩。改革后的教法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文章运用实验法,通过对两组被测对象的比较分析,指出改革后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苏州大学,215006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首次使用新型游泳出发台,对其开展游泳出发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我国运动员尽快适应该设备.采用高速摄影和图像解析法对16名男子大学生游泳运动员在2种台板上完成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出发台后摆蹲踞式预备姿势的稳定性高,利于腿部发力;2种台面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角、入水角、离台和入水重心均无明显差异;新型出发台离台水平速度较大,同传统台面比较新型出发台出发后水下滑行至10m段的时间有绝对优势,能够更加充分发挥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和优美、规格的示范动作固然重要,但不加一些辅助性练习,也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感到最困难的是空中的收腿动作。针对这个问题,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就增添了一项新的练习——“蹲着前进”。做法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  相似文献   

8.
站立式起跑的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正式出现,到四年级以后的各个年级主要是巩固和提高的问题了,按理说,这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应该掌握得较好,但在教学中,达标测验中,甚至各种较大的田径比赛中,常看到一些同学起跑动作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动作无疑会影响起跑的速度。常见的起跑错误动作有下面儿种: 1:“予备”口令后,两腿弯曲很小,甚至前面的腿根本不弯曲,听到跑的口令后,为了能快速的跑出,前腿不得不再弯曲一些,好向后下方做蹬伸动作,尔后前提跑  相似文献   

9.
游泳蹲踞式与抓台式出发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以高速摄影机记录蹲踞平板式和抓台平板式两种出发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蹲踞平板式出发发力早、起动快 ,能创造更大离台水平初速度 ;腾空时间短 ,入水过早 ;经水下滑行至 1 0米段 ,男运动员无明显优势 ,但女运动员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蹲踞平板式出发技术是值得推广运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7名现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进行挺举的“箭步式”和“下蹲式”两种上挺技术的比较研究 ,用实地测量的数据经过计算 ,证明了“下蹲式”上挺的突出优点。举重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作功的过程 ,简而言之是一个力乘以距离的问题。假如能在举重中缩短杠铃的行程 ,就会用有限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本文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同时从举重技术演变的历史 ,进一步阐明了“下蹲式”上挺的先进性。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下蹲式”上挺将来成为上挺的主要潮流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夷”“齐”“鲁”与“齐鲁”是山东的古称。研究者认为,“夷”取象于蹲踞,此说值得进一步探讨。对“齐”与“鲁”则有多种诠释,相比之下,“齐”为“弓矢说”最为有据;“鲁”为将鱼放在礼器中献祭神灵之意。“齐鲁”的内涵主要是指礼义之邦、儒学兴盛。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挺身式跳远教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是学校体育教学和田径比赛的主要项目之一,从跳远的姿势可分为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姿势各有特点.目前在高校体育课上,跳远课(4~5讲课)基本上是学习挺身式跳远技术.如何尽快保质保量教好此技术,是每一个高校体育教师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素质的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素质测验是选拔运动人材的一种重要手段,测验项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选材问题。现在,不少中学的体育老师和学生认为现行的高考测验项目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本文就是想通过对“十项全能”和其他九个指标的测定与处理,探索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和动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及评价的客观指标,从而为训练和选材服务。  相似文献   

14.
接手技术     
准备姿势一个接手应当时刻注意并且切实做到:在本垒后面的位置和所采取的准备姿势必须便于自己接球,又便于投手投球.接手正对本垒采取下蹲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许多投手都以接手身体的各部作为投球的目标.如果接手采取正确的蹲踞姿势,他的肩部恰好是投内曲线球的目标,他的膝盖正是好球范围的外下角.  相似文献   

15.
常规参考性测验应用过程中只要学生达到及格线(总分250分以上,单项成绩30分以上),便可以升学或毕业,然而部分学生的基本素质好,不用经常参加锻炼或不锻炼,便能轻易地达到及格,这时体育考评的局限性显现出来,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本研究采用建立全体学生的个人学习目标,以该生对预定目标完成的数量或百分数来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目标参考性测验”的评价方法,以常州卫生学校4个班2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目标参考性测验”的方法与常规考评比较,验证不同考评方法的优劣,以弥补…  相似文献   

16.
四、确定所用的题型。在编制测验时,测验编制者可选用各种不同题型,据统计,当前各体育系成绩测验所采用的题型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1、学生自己提供答案的题型: 这一类题型中有要求学生作扩充回答的论文式试题和答案要求不超过一,二个句子的简短回答及只要求一个词或短语的填空题。 2、学生从测验编制者提供的选择答案  相似文献   

17.
DZW-A型起跑反应时测定仪的研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应时在运动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有经验的教师和教练员都用手动控制测定学生和运动员的反应时。根据心理学实验室中反应时测定仪的原理,研制出能在运动场上直接测定起跑反应时的DZW—A型起跑反应时测定仪。本仪器主要用于测定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和起跑教学中的反应时测定,测定的数据对于提高短跑速度专门训练效果、创造优异成绩和体育选材及改进体育专业起跑教学质量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田联正式公布的《国际田联手册》(1990~1991年版),第161条第12款要求“在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中,如运动员超过12人时,可将他们分为两组同时起跑。”我国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田径运动比赛,已执行了国际田联的要求。为了便于在实践中应用,按照国际田联批准的以内突沿半径36米、36.50米、37米、37.898米半圆式400米场地的3000米、5000米、10000米项目弧形起点线,用余弦放射式计算的“点连接”法丈量测画,现提供分两组同时起跑的起点线放射距离和测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有记载的第一个男子跳远世界纪录,是英国选手麦切尔于1864年创造的,成绩是5.48米.1874年,爱尔兰选手兰恩跳到了7.05米,成为世界田坛上第一个跳过7米"大关"的人.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正式设立了跳远项目,美国选手克拉克以6.35米获得了冠军.国际业余田联公布的第一个跳远世界纪录,是爱尔兰选手奥康纳在1901年5月创造的7.61米.在这以前,采用的都是蹲踞式.日本名手南部忠平,在1931年创造了7.98米的世界纪录,他首创了挺身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1978年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蹲踞式跳远是中学1-3年级男生和1-5年级女生的一个基本教材和考核项目;挺身式跳远可作为3年级男生的基本教材和考核项目.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法(以下简称教法)各有特点,但在选编教法时必须根据教学计划提供的时数,确定教法手段的数量,并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及教学条件,确定教法手段的难易度.目前,全国各地区的全日制学校(中学)里,跳远教材的教学时数和安排形式不尽相同,大体有两类,一是比较集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