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人才辈出,涌现了王韬、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等一大批新闻活动家,形成了新闻事业的高地。而如今的上海的新闻界,就舆论影响力而言,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机,鲜有全国知名的大报;就关注严肃主流话题而言,存在着娱乐化的危机,鲜有警醒人的作品;就记者美誉度而言,存在着少人闻的危机,鲜有全国顶级的记者。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缺少新闻,但缺少一流记者。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浙江人不仅创造了本省新闻事业的辉煌,也为全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上海,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祥地之一。据2000年出版的《上海新闻志》记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浙籍人士就涉足“开创上海新闻事业”。20世纪20年代后,参与上海新闻界创业的浙籍人士就更多了。在该志《人物传》一章所载227位“对上海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界,新华社老记者冯森龄同志以善于调查研究和采写现场新闻著称。前些时,我就如何采写现场新闻的问题,专程到西安他的家中拜访了他。1984年,他采写的《陕北有煤海》电稿,曾被全国35家报台采用,被公认为典型的视觉新闻,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冯老有4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等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现退居二线,仍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范长江逝世20周年的时候,《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两部书出版了。9月21日,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在全国记协会议室召开了这两部书的出版发行座谈会。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记者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优秀领导人。他20多岁时就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为题的大量通讯闻名全国。他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当时神秘的西北的黑暗和危机,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后来他在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中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于跑新闻发布会,不关心本职工作,不钻研业务;有的编辑、记者热衷于往富裕的地区和单位跑,不愿到贫困地区或“清水衙门”的单位去;在接待通讯员上,能给自己“好处”的就热情,就给发稿,反之就冷淡,就不给发稿;甚至造成个别记者、编辑唯利是图,胃口越来越大,公开向被采访单位索要钱财,甚至参与非法活动,走向犯罪的道路。其三,对通讯员产生着极大的侵蚀,助长了通讯员中靠拉关系、找门路刊稿的不良风气。其四、还造成记者、编辑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常的猜疑  相似文献   

6.
<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仅以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而言,有学者称:研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不能不研究上海的近代报业,研究上海近代报业,就不能不研究<申报>.然而就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成果,涉及到<申报>研究,大都只重视<申报>事业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宣传倾向、经营管理,人才变动及新闻业务革新等.  相似文献   

7.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介面临着新的形势: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开始建立。这新的形势,呼唤着我们新闻界积极推进新闻事业的改革。新闻改革,首先要弄明白改什么,怎样改,明确目标,明确方向。目标明,方向明,我们就能提高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新形势下的新闻改革,其目标和方向应当是什么?丁关根同志今年2月19日在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此作了明确的概括:“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总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繁荣,新闻队伍的逐渐壮大,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在当前新闻界,还存在着一种轻视记者修养的错误倾  相似文献   

10.
在地市报,有不少记者全身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上,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夏暑冬寒,忙个不停。但是,他们忙出来的新闻许多都是年年岁岁似相识的面孔,缺少出彩之处。对此,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与国家级、省级报社记者的采访天地相比,地市报记者就像在自家门前屋后“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1.
《上海证券报》在庆祝创刊5周年之际,与《中国记者》杂志共同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证券新闻研讨会和证券新闻论文评选活动,这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一,勃然兴起的证券新闻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探讨和总结,这是理论新闻学与实用新闻学发展的需要;其二,在世风讲排场、竞奢华日甚一日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新闻发展能力是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新闻发展能力不仅影响着记者的未来职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提高,对记者的新闻发展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针对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发展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田梅 《新闻窗》2008,(5):49-5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职业规范,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着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从新闻事业诞生以来,新闻失实的现象就随之存在了。  相似文献   

14.
长江作为一个新闻事业家的成就,在新闻史上超过了同时代许多新闻事业家。我觉得,他具有下列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 具有为人民办新闻事业的抱负。长江是同《大公报》老板决裂后走上新闻事业家道路的。经过五年的新闻实践,他深深感到新闻工作的重要,痛感记者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自由。国际新闻通讯社是他创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他认为:  相似文献   

15.
周明顺 《青年记者》2012,(35):17-18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新闻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得最好最快的时期——新媒体不断涌现,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媒体和记者的形象堪忧。"无冕之王"是记者的代名词,表现出社会公众对记者的厚爱与尊重。然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谁掌握了下一代传媒人,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传媒;谁掌握了传媒,谁就掌握了未来。承担着全国80%的新闻宣传工作任务的地市报人,更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引导报社记者、编辑甚至经营人员走入新闻行业的第一任老师,一般都是记者部主任。选好记者部主任,用好记者部主任,时报社的未来发展、对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地市报社记者部主任,要树立五种“意识”,当好五大“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谁掌握了下一代传媒人,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传媒;谁掌握了传媒,谁就掌握了未来。承担着全国80%的新闻宣传工作任务的地市报人,更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引导报社记者、编辑甚至经营人员走入新闻行业的第一任老师,一般都是记者部主任。选好记者部主任,用好记者部主任,对报社的未来发展、对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地市报社记者部主任,要树立五种"意识",当好五大"员"。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开始到来,也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事业中,新闻摄影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使得新闻摄影的发展开始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广大新闻事业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已经成为了其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是对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进行研究,首先对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提升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获益匪浅     
前些日子,赴吉林市参加了全国新闻专业期刊研讨会。主编们会聚一堂,交流办刊情况,商议办刊计策, 长见识,开思路,获益匪浅。大家普遍认为,新闻专业期刊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为新闻第一线的同仁服务,为关心我们新闻事业的读者服务。全国公开出版的四十余家新闻专业期刊,都在为此努力。 从未到过吉林,与吉林新闻界也素无交往,但早就为那里新闻界朋友的精神所感动。今年初春,我们杂志发表了一篇论述新闻事业发展趋势的文章,吉林市《江城日报》的老总读后特邀请此文的作者──一位博士专程由上海前去为记者编辑们讲课。那份认真,那…  相似文献   

20.
倾一腔热血为事业———记新华社记者夏儒阁周解蓉去年,新华社上海分社的同志们,对不久前失去的好同事、优秀新闻工作者、原对外新闻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夏儒阁,表示了深切悼念,并表示要以夏儒阁为楷模,倾一腔热血,真诚敬业,为党的新闻事业积极工作。多年来,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